小时候的故事,如同天上的星星,闪耀着诱人的光芒,一个一个地数也数不完。小时候的企盼,如同七彩斑瓓的彩虹,总是那样地令人向往。在那众多的畅想里,在那无数的企盼中,可以说“年”的印痕在儿时的脑际刻的最深。
一入腊月的门,就意为着要过年了,人们也就开始忙活起来。碾玉米,蒸年糕;劈柴禾,备年烧;买鱼买肉买菜,购些物品备年庆……本来并不富庶的乡村 一下子变的热闹起来了。热闹归热闹,可这些热闹似乎是早被今天的富足生活给冲淡了,在脑海里已撞不起几朵浪花,而只有那卖冰糖葫芦的如诗如歌的吆喝声和他肩上扛着的如画如霞的冰糖葫芦至今还在脑海中浮现。就在前年我还专门写了一首小诗,题名就是“冰糖葫芦”,现今翻出看看还会津津乐道,忍俊不禁,撞出儿时的激情,勾起儿时火样的年华。
“卖冰糖葫芦哟”,“卖冰糖葫芦哟”,那诗一样的叫卖声打碎了乡村的寂静;“卖冰糖葫芦哟”,“卖冰糖葫芦哟”,老汉肩上那如花似霞的冰糖葫芦,颤悠着,忽闪着,为贫瘠的乡村增添不少喜庆。那时,只要是听到这样的吆喝声,不管是布兜有钱没钱,总要跑着,追着,围拢过去,用那馋馋的眼神盯着那红红的冰糖葫芦,垂涎欲滴地欣赏着那晶莹剔透的冰糖葫芦。这时如若是布兜有钱,必定要掏出五分买上一枝,高高地擎在手上,在人群中晃来晃去,尽情地炫耀着。只有炫耀的意兴将尽,才肯咬下一粒,放在嘴中慢慢地咀嚼,慢慢地品味那酸甜的滋味,那味道可真不亚于现今的海参宝玉,如今回想起来还有点要流口水呢!那是个极度贫穷的年代,人们手上的钱紧的可怜,别说是五分钱,就连一分钱也要从牙缝里扣,所以大部分孩子也只有看的份儿,而没有品尝的资格。他们为了得到一枝冰糖葫芦,往往跟在大人的屁股后面哭闹老半天。经济好一点的家庭,可能经这一闹腾,大人也会羞涩地摸出二分钱来,让孩子买一枝遭虫钻的冰糖葫芦,尽管是质量差了些,口感差了些,但那时能得到一枝这样的也算是如愿以偿了。那经济拮据的家庭,任凭孩子怎样地闹腾,苦于馕中羞涩,孩子所得到的只有愤怒的斥责和拳脚的侍候了。处于这种家庭的孩子,在哭过闹过之后,也只有眼巴巴地盯着那晶莹剔透的冰糖葫芦“望而生馋”了。
每当我回想起这些往事,想起那时的冰糖葫芦,都会引起我沉沉的思索,都会为儿时生活的惨淡而流泪,也都会为如今改革开放、社会发展而兴奋,更为今天的儿童生活在幸福甜蜜中而欣悦。但无论是处于那种情感,飘荡在乡村街道的吆喝声,颤悠在乡村街道的冰糖彩霞,还是如同一首诗,如同一支歌,如同一道七彩斑瓓的彩虹,在我的心灵深处留下了一个清晰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