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之窗首页 - 资讯 - 供求 - 招聘 - 房产 - 婚庆 - 家居 - 汽车 - 法律 - 健康 - 企业 - 摄影 - 书画 - 文学 - 收藏 - 周易 - 美食- 社区 - 优惠券
首 页 文登作协
作协简介 组织机构
作协章程 作协成员
文坛动态 文登作家专栏
小说 诗歌 报告文学
随笔 戏剧曲艺 文学评论
文学爱好者
小说 诗歌 随笔
散文 杂文 游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登作家专栏 >> 王德松 >> 散文随笔
天福山的眺望
作者:王德松

  天福山的眺望

  ——纪念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80周年

   

  在文登城区东部,有一座景色旖旎的天福山,因其当年山东第一把抗日的烽火在这里点燃而闻名遐迩。天福山,自古有“天赐福地”之称。地处文登、荣成、威海交界处,海拔110米。这里群山拱卫,峰峦叠嶂,水木清华。随着季节的变换,山上的各种树叶儿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艳丽,一条蜿蜒崎岖的山路,承载着前往抗战遗址缅怀的人群,也承载着闻名前来踏青观光的游人。

  在天福山,只有一个地方,宁静肃穆,那就是矗立在山顶上高高的天福山起义纪念塔。每每走到这里,我都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环绕它,静默,眺望,低首,沉思。每次直面塔周边镶嵌着汉白玉石刻上的“天福山起义纪略”文字时,眼前浮现的仿佛是笼罩着战争硝烟厮杀的悲壮场面,先辈们慷慨悲歌,为民族大义赴汤蹈火,前赴后继,所向披靡的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

  走进那段灾难深重的历史,重温那血与火的年代,内心充满虔敬与珍视。

  星火在静谧的天寿宫里点燃

  那是80多年前历史上刻骨铭心的一次会议,是半岛烈火即将点燃,整个胶东大地将出现翻天覆地变化的庄严时刻。

  1935年11月18日,朔风卷着大雪弥漫天福山每个角落,整个天地银装素裹,浑然一色。山腰深处的天寿宫,被风雪覆盖得严严实实,隐蔽的宫观里,聚集着来自胶东各县的领导。中共胶东特委书记张连珠遵照共青团山东省工委指示,组织的“一一·四”暴动的最后关键会议在这里秘密召开。他们人人怀揣心中压抑久已的企盼,紧张而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会议决定11月26日,胶东举行暴动,举起胶东儿女武装抗日的旗帜。特委书记张连珠任总指挥,程伦任副总指挥;暴动队伍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暴动旗帜为红色三角形,旗面绣有黄色镰刀斧头。暴动队伍分东、西两路行动,东路是文登、荣成、威海的人员,共编三个大队,由张连珠、刘振民负责,进攻的重点是石岛。西路是海阳、牟平的人员,分为两个大队,由程伦、曹云章、和邹青言负责,进攻的重点是乳山的夏村,得手后,两路合攻文登城,然后整个暴动队伍西进,三天三夜冲出胶济路,拉到鲁南山区打游击。

  周密地筹谋在这里进行,敢于亮剑的精神在这里凝聚,胶东革命的星火在天福山静谧的天寿宫里点燃。

  天寿宫会议后,各路暴动队伍进入紧张准备阶段。但由于准备工作不充分,特别是派出去购买武器的人员逾期未归,胶东特委决定暴动时间向后推迟三天,于11月29日,也就是农历十一月四日举行暴动。            

  1935年农历十一月四日拂晓,于得水带领东路三大队袭击了人和镇公所,缴获了全部枪支,与刘振民会合后,对群众进行了宣传发动,威慑鹊岛盐务局和黄山、高村区伪公所的人员闻迅逃跑,三大队共缴获长短枪56支,子弹2600多发,当晚9点到达孔格庄。东路一、二大队按原定计划集结于孔格庄,在张连珠的带领下,由孔格庄出发,北上郝家屯、截山,缴获了地主豪绅40多支枪。12月5日,东路队伍在汪疃镇底湾头村遭到国民党八十一师和地主反动派武装约2000人的包围,张连珠等带领暴动队伍投入了近3个小时的激烈战斗,于得水闻讯增援,战斗中丁树杰等人英勇牺牲,张连珠不幸被俘就义。于得水只好率领东路第三大队突围出来的20余名队员转入昆嵛山。

  西路暴动队伍在牟平松椒村会师时,突然被国民党八十一师包围,双方展开激烈交战。程伦、曹云章等10多人英勇牺牲,轰轰烈烈的“一一·四”暴动仅坚持了6天就被国民党反动派残酷地绞杀在摇篮里。胶东一时乌云压城,白色恐怖笼罩大地。

  凝视理琪塑像

  每次走进天福山起义纪念馆,我总是怀着虔敬的心情,肃穆地看着展板上那些黑白照片和陈列实物。在那些颜色泛黄影像稍有模糊的宝贵照片和珍贵资料里,闪现着先辈们的年轻身影和记录着他们的革命斗争事迹,再现出一个民族浴火重生的历史影像,见证着乌云压城奋起抗争烽火年代的艰难与残酷,让人生发出无限的揪心和感慨,尤其走到理琪塑像前,我的双眼目不转睛地凝视着这位高擎天福山起义火炬的伟大革命的播火者,脑海里浮现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砸碎勒在人民脖子上的锁链而舍生取义、保家卫国的英雄壮举,似宏钟大铝震撼着心中的灵魂,唤醒我们勿忘过去那段屈辱岁月,勿忘那段惨痛往事,勿忘先辈们用大义凛然的所为编织出和平梦想的初心。理琪的历历往事如电影般一幕幕不停地滚动播展出来。

  当“一一·四”暴动失败,胶东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白色恐怖                

  笼罩在胶东大地,革命处于低潮的严峻时刻,文登临时县委书记张修己迫切希望与上级党取得联系,寻求上级党来领导胶东革命斗争。他叮嘱西字城村刘庆华写信给在河南省做地下革命工作的邓汝训,说“妈妈病了,快请医生来给妈妈治病……”邓汝训接到家书,立刻明白信中暗语讲的所指含义。他立即与理琪取上联系,阐述胶东革命遭到严重破坏的实况,恳请理琪出山。

  理琪临危受命来到胶东。

  理琪,原名游建铎。1908年出生于河南省太康县游庄村。学生时代就投身革命,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入冯玉祥部无线电学校学习,后任报务员。1931年他参加了宁都暴动。1934年到上海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5年,当他见到报刊登载胶东“一一·四”农民暴动被残酷镇压消息时,立即感到一种使命压在肩上。1936年1月,理琪按照他的同学邓汝训信上指明的路线,从上海乘船辗转来到胶东天福山,他化名王奇,以卖文房四宝为名,走村串户来到西字城村邓汝训家里,把邓汝训写给母亲的亲笔信交给老人手中,并跪拜邓母大人。在西字城村,他通过邓家的人和地下党刘庆华取上联系。理琪曾经与邓汝训、刘庆华在冯玉祥部无线电学校学习时相交。为了尽快的让理琪与胶东地下党取得联系,刘庆华派刘其章把理琪送到沟于家村东小河沿,与在那里等候的胶东特委委员张修己汇合,理琪秘密住进张修己家里,张修己将胶东革命斗争,尤其是“一一·四”暴动失败的惨痛经过详细向理琪做了汇报。后理琪与张修己等骨干一起,冒着生命危险,寻找“一一·四”暴动后失去联系的党员。他发展新党员,建立党组织,重新聚集革命力量。理琪来到胶东不久,他重新建立了中共胶东临时特委,担任特委书记,并以胶东特委的名义起草了《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正确分析了中国和胶东地区的政治形势,总结了“一一·四”暴动的经验教训,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措施,使各级党组织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在胶东特委的领导下,文登、牟平、荣成等县的抗日救亡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不幸的是同年12月,由于叛徒告密,胶东特委机关遭到严重破坏,理琪不幸在烟台被捕,被押往济南监狱。在监狱里,他受到了惨无人道的刑讯,但任凭敌人如何残酷拷打、逼问,理琪坚贞不屈,对党的机密不吐露半个字。在狱中,他拖着脆弱的身体,与赵健民、姚仲明等十几位共产党员取得联系,成立了狱中党支部,继续领导革命斗争。

  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实现武力吞并全中国的野心。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中国共产党发出全民族的同胞们团结起来,实行坚决抗战的号召。顺民心合民意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主张迫使蒋介石释放政治犯,联合抗日。

  12月上旬,理琪从济南监狱获释,他立即带着山东省委指示回到沟于家村,重新建立了中共胶东特委,理琪任书记、吕志恒任副书记,林一山、张修己、柳运光、李紫辉(女)等任委员。刚成立的中共胶东特委在文登沟于家村召开了特委扩大会议,理琪传达了山东省委关于分区发动群众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和在胶东以文登、牟平、莱阳一带的抗日武装为基础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的指示。12月24日,他率领胶东特委成员登上了天福山,举行了著名的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会上理琪激动地说:“每一个有血性的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要立即奋起抗战,有人的出人,有钱的出钱,有枪的出枪,有知识的出知识。我们宁可在战斗中捐躯,绝不能在敌人的刺刀下苟且偷生!……”他那激情澎湃、富有感染力的讲话,使得三军将士们热血沸腾。天福山起义后,作为主要负责人,理琪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他亲赴威海,代表胶东共产党与威海专员孙玺凤谈判,巧妙地利用当时国民党的矛盾,策动了威海武装起义。不仅拿到了80多支崭新的枪和大批军用物资,还争取了威海国民党政训处部分人员参加了抗日队伍。由于参加抗日队伍的人员不断增多,为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特委将第三军整编为三个大队,成立了司令部和军政委员会,理琪任司令员兼军政委员会主席。

  1938年初,日军占领了烟台,并在牟平等地建立起伪政权。为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2月13日,理琪率领部队奇袭了牟平伪政权,干净利落地收复了牟平城,活捉了伪县长、公安局长、商会会长、维持会长等,缴枪百余支,并在牟平城大街上进行了大张旗鼓地抗日宣传,极大地振奋了群众抗日热情。牟平失守的消息很快传到了烟台日军耳朵里。驻烟台的日军,趁理琪与其他二十余位同志在城南雷神庙开会之机,进行疯狂反扑。理琪带领战士们沉着应战,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他指挥三军将士顽强战斗,经过近10个小时的浴血奋战,终于突出重围,但理琪同志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因伤势过重不幸牺牲,年仅30岁。理琪是卓越的共产党人和伟大的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杰出代表,他的不屈民族精神和感人事迹,宛如巍峨的高山,巍然屹立于胶东大地。

  理琪的牺牲是胶东革命一重大损失,广大人民满含悲痛,低首饮泣,三军将士与地方中共组织和群众眼含热泪把他的遗体安葬在文登县崔家口村东。1945年胶东党和人民政府把他的遗体从文登县崔家口迁往栖霞英灵山胶东革命烈士陵园里。那天,人民自发组织举行了隆重的迁灵仪式,16个青壮年抬着灵柩,许多群众跟随护卫,在通往英灵山180多里的山路上,沿途群众自发组织了接力队,采取歇人不歇肩的办法,把理琪的灵柩小心平安地送到英灵山。途中每一个村路口,当地百姓摆设贡品举香跪地祭拜。这种感天动地的壮举,彰显出没有任何一种纪念比活在人民心中还要永恒。

  为了悼念理琪同志,1962年,著名诗人郭沫若为理琪题写了:“天福英雄是理琪,献身革命国忘私。当年猛打雷神庙,今日高标星宿旗。万代东风吹海隅,一方化雨仰宗师。文登多少佳儿女,接力还须步伐齐”的壮丽诗篇,生动地赞美了这位党的优秀儿子、不屈的共产主义战士光辉战斗的一生。2014年理琪入选国家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里。理琪为胶东革命做出的杰出贡献和留给胶东人民的宝贵精神永远牢记在人民心中。                                   

                         难以忘却的纪念

       我们可以忘记许多事情,但是,对于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牺牲的先烈们的记忆绝不可以遗失!

  理琪和先烈们是我们心中的英雄,是我们时刻牵挂而又失去的亲

  人。我们追思他们,纪念他们,就是要用各种方式在人们心中留住难以忘却的深情,并让人们懂得这种骨肉亲情的纪念时刻在心灵交集、碰撞、燃烧、珍惜 ……

  1996年清明节,年逾80岁的理琪胞弟游建政老人与村党支部书记陈运华、分支书记游文彬以及理琪的侄子游运东一行从河南省太康县游庄村老家来到天福山为亲人扫墓。站在理琪的遗像前,弟弟游建政老泪纵横,用颤抖的双手轻轻抚摸着哥哥的相片,口中喃喃地说:“哥,弟弟我看你来了,你的侄子和村里的人也来看望你了,尽管你早年离家革命,可家乡的人没有忘记你,我们好想你啊……”老人泣不成声,遗像前的人们都沉重的摘掉帽子低下了头,我的情感无形中仿佛被强烈的东西猛然撞击着,悲痛的泪水潸然而下。追忆和缅怀,复活了那段痛彻心扉的历史,唤醒起心灵深处绝不可以忘却的记忆。

       在守望天福山遗址的岁月里,让我看到从天福山走出来的众多集团军部队的官兵们一年年,一批批,一次次,千里迢迢从云南、福建、河北等地来到天福山,追寻先辈们的足迹,他们站在雄伟的纪念塔前紧握拳头庄严宣誓:“不忘初心,不辱使命,砥砺奋斗,振兴中华!”豪迈的言语道出了官兵们久已的心愿,激发出为国勇于担当的                        

  强烈共鸣。

  胶东子弟兵的后代们高举红旗,不远千里,年复一年,他们一代又一代的接力,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天福山,瞻仰先辈们曾经革命的地方,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三军”政委宋澄的女儿宋韧坐在轮椅上同老伴中国美院院长肖锋先生一次次来到天福山看望,两位耄耋老人的心中对父辈们是何等的眷恋;昆嵛英雄于得水的儿女站在父亲的像前,深情的眸子里闪动着泪花;胶东特委委员张修己的的儿子张延滋;胶东特委副书记吕志恒的儿子吕波、儿媳陈桂文;特委委员柳运光的儿女柳岸、柳米拉;开国将军刘中华的儿女刘占平、刘玉玲;百岁将军张玉华的儿子张建政;山东省委书记黎玉的儿子黎小弟;胶东早期党组织领导人宋竹庭的儿子宋小秋、宋小春;文登乡师早期党员王炳贤的儿子王新文教授;“三军”政治部主任林一山的儿子林平;山东八路军抗日五支队司令员高锦纯的儿子高治华;胶东抗大校长文登籍刘汉将军的儿子刘继胜老人等和胶东子弟兵的后代们站在纪念塔前垂泪默哀;中共胶东特委领导的子弟们站在父辈的合影照片前默默悼念;文登的青少年、社会各界人士排着长队,抬着花圈纷纷走进天福山用崇敬的心情追思缅怀。令人难忘的2017年的深秋,百余名胶东子弟兵的后代们不顾龄高,远涉千里,打着“华野九纵”“东野四纵”“ 华野十三纵”“华野第三十二军”的旗帜从祖国的四面八方组团来到天福山共同举行“纪念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80周年——红色胶东行”大型活动。“牢记历史,不忘国耻,接过红旗,继续前进!”庄严洪亮的声音,久久回荡在天福山的上空,更深深地回荡在人们的心中。这一切共同之举,是在寄托着一种思念,绵延着一种精神,传递着一种力量。这思念,精神,力量,掀动起民族复兴,中华腾飞的翅膀!

  今日的眺望

  每一次对历史的回溯,都呼应着对现实渴望持久和平的美好愿望,每一次对英雄的凭吊,都联结着对当下发展的深沉思考。

  天福山起义纪念塔似天福铁军之魂,挺拔伟岸,矗立在天地之间,令人肃然起敬!

  秋天,塔上落下的黄叶,有人会上前拂一把;春天,踏青放假时节,有人会主动揩拭纪念塔上的浮尘;进入纪念馆的游客们总是爱站在理琪的塑像旁边合影留念。是啊,我们都是天福山的后代 ,我们都是天福山精神的传承人,来到天福山精神家园伫足眺望,就是想再次触摸历史,再次寻觅特殊年代先辈们与人民浴血共生的理想信念。

  一个民族的复兴,最终将是精神的复兴。我顿悟:天福山的眺望,                       

  静默,低首,沉思,就是我们长骨头、补钙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精神的成长、拔节,就是精神的凝聚、高扬!今日的眺望就是要我们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接过先辈们的革命火炬,为战胜贫穷,为富民强国,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今日的眺望,没有尽头,没有终点。天福山,我在眺望,更多的人同在眺望 ……

 
  精品推荐
  活跃会员
  征文启示
    尊敬的广大文学爱好者,文登之窗原《文学读书》栏目现经过改版,已更新为《文登文学》,广大新老文学爱好者可在本栏目下方的"文学爱好者专栏"中根据作品分类发布文学作品。具体方法如下:
    1、点击"会员注册",填写用户名,设置账号密码(此账号可在新区论坛中通用)
    2、以前曾经在原《文学读书》中发布过文章的老用户,可使用原来的用户名,但需要重新注册密码。
    3、点击"登陆发布"选择主题分类,发布作品。
    欢迎广大新老文学爱好者积极发稿。如果想加入文登作家协会,可与陈秘书长联系。
    联系电话:13563141866



copyright© 2014 文登之窗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编号鲁B2-20100020号
 电话:0631-8985020  鲁icp备090749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