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今年上初一了,开学前一天去学校分班,回来后发现她有点闷闷不乐。
我问她:“咋地了哥们?怎么今天好象有点不高兴呀?”
女儿嘟着嘴说:“今天有个同学说我象大黄鸭。”
“哦?”我闻言仔细打量了一下女儿。她今天穿了一件黄色的连衣裙,刚剪了一头短发,挺着个小支肚,胖胖的身体确实和那个著名的充气大黄鸭有些神似。你还别说,那个同学的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都挺强呀。
我还没来得及说话,她妈妈已经张口了:“这是哪个孩子那么没教养呀!明天我去找你们老师说说,管管他的嘴!”
我连忙向她妈妈使眼色:“这么个小事找老师干嘛?同学之间互相开开玩笑,何必小题大做的。”
她妈妈好象也认识到这样可能更伤孩子自尊,话锋一转,安慰女儿道:“没事,闺女儿,你还记得那个童话故事《丑小鸭》吧?”
女儿点点头。
她妈妈接着说:“里面的丑小鸭一直被伙伴们取笑,后来他长大了,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于是再也没人敢笑话他了。咱们也一定要努力减肥,争取丑小鸭变天鹅,好不好?”
女儿听了,眼睛里闪出希翼的光泽,似乎在想象着自己变成了大美女,被同学们前呼后拥的样子。
我看着女儿嘴角泛起的笑容,实在不忍心打断她的幻想。
想当年我第一次见到我小舅子的时候,他也象她现在这般大,也象她现在这般胖,而现在他已经不负众望的茁壮成长为一个二百斤的大胖子。都说外甥象舅舅,一想到她舅舅那庞大的身躯,我就对女儿的减肥前景黯然伤心。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把女儿叫过来,扳着她的肩膀对她说:“宝贝儿,你妈妈刚才的比喻很有道理,不过呢,也不完全正确。丑小鸭变成天鹅,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一只天鹅。如果你原本就是一只鸭子,是不可能基因突变而变成天鹅的。”
听到这里,女儿好象明白了我的意思,微笑的嘴角开始收拢,眼神又开始迷离起来。
我顿了顿,接着说:“宝贝儿,你们学过和氏璧的故事吧?”
女儿点点头说:“学过。说的是以前一个叫卞和的人,发现了一块石头,他认出里面是一块玉,就把这块玉献给国王,国王以为是一块石头,就把他的腿给砍掉了。后来那个国王去世了,新的国王继位,卞和又去献玉。新国王把石头剖开,发现是一块美玉,就重重地赏赐了他。”
我夸奖她:“宝贝儿记的真清楚!那你能不能告诉我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女儿回答道:“老师说,我们要透过表象看本质。”
我说:“是呀,宝贝儿,你看,这块和氏璧外表虽然很普通,可是里面却是一枚美玉。人也一样,一个人的外表并不重要,关键的是他的内心。外表的美丽也许只有几年十几年,而内心的智慧却能持续地散发着美丽,就象古代配戴着玉佩的美女现在早就变成了泥土,而那些古老的玉器却始终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女儿似乎有所感悟,抬起头来看着我。
我轻轻弹弹她的大脑门儿:“宝贝儿,你是选择做一块石头呢,还是做一块玉?”
女儿响亮地回答:“我当然要做一块玉!”
我笑了:“要想做一块玉,就要好好地修炼自己,雕琢自己。有一句话叫做玉不琢不成器,一定要内外兼修,把自己的美丽本质表露出来,人家才会知道你是一块玉,否则的话,跟一块石头有什么区别呢?”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很多年前看到的一尊雕塑作品,于是赶紧从网上搜寻图片找给女儿看。那是雕塑家潘鹤的名作——《自我完善》。
“宝贝儿,你看,这座雕塑里的美女正在努力雕凿着自己,让自己从一堆混沌不清的石头里分离出来,就象卞和在雕琢着他的和氏璧。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块璞玉,只不过有的人把自己雕琢了出来,而有的人则终生满足于做一个普通的石头,以至于别人也把他当成了石头。”
女儿的眼睛又亮了起来:“老爸,我懂了。我也要向这个雕像里的姐姐学习,争取把自己雕刻成一枚和氏璧。”
我和女儿一击掌:“OK!宝贝儿,加油!”
女儿终于开心地吃起饭来。
我看到女儿又恢复了开朗,不禁为自己又成功地忽悠了一次而感到欣慰。其实,我天真的女儿,你真以为每一块石头都能雕成玉吗?也许我们努力了一辈子,最后也不过是扔下了满地的碎屑和一个不成器的废物。但是我也想告诉你,我们不能因为未来的渺茫,而放弃了雕刻自己的努力;虽然我们可能永远不能变成一块玉,但是我们永远不能放弃变成玉的希望。
宝贝儿,老爸会和你一起努力,帮你成长为一枚美丽的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