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之窗首页 - 资讯 - 供求 - 招聘 - 房产 - 婚庆 - 家居 - 汽车 - 法律 - 健康 - 企业 - 摄影 - 书画 - 文学 - 收藏 - 周易 - 美食- 社区 - 优惠券
首 页 文登作协
作协简介 组织机构
作协章程 作协成员
文坛动态 文登作家专栏
小说 诗歌 报告文学
随笔 戏剧曲艺 文学评论
文学爱好者
小说 诗歌 随笔
散文 杂文 游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登作家专栏 >> 于冠卿 >> 散文随笔
大寨田
作者:于冠卿

凡是在农村生活过的六十岁以上的人,都不会忘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学大寨的事。

自1964年毛主席提出“农业学大寨”的口号到“文革”结束,“农业学大寨”运动一气搞了十四、五年。当时,人们并没有理解“学大寨”的实质意义,只知道学大寨就是整地治水。

1972年是全国农业学大寨的高潮时期。那年秋收秋种还没结束,全县各村就打响了“整地,治水”的战斗。

我的老家绿杨村是全县“学大寨”的先进典型。前几年劈山造田一百多亩,这年,秋收刚结束,村里又在村后小北山规划了三百亩山坡地进行治理。全村八个生产队的男女老少一千多号人全部上阵整地。大队指挥部设在山坡路口,各生产队都建立了“阵地战斗所”。一时间,山坡上红旗飘扬,喇叭高亢,语录牌遍地……社员们刨的刨,推的推,打石头的打石头,砌地堰的砌地堰……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当时我在老家的一所联中教学。上级指示,学校每周至少要到村里参加两次整地。一天,我带着全班四十多名学生到我们村里去参加劳动,学生大多十五六岁,不会推车,也没有力气刨地,只能用筐抬土,两个人一帮。学生虽然小,但干劲十足,抬起土来不是走,而是一溜小跑。不大一会儿,个个上气不接下气,人人汗流满面,湿透衣服。休息时间,我领着学生们唱“学大寨、赶大寨”的歌曲,社员也跟着唱。休息了二十分钟又接着干,直到天黑才收工。第二天上课时,有十几名学生请假,说腿痛、肩痛。这种现象在以后的劳动中逐渐好转。

“三九”到了,一连几场大雪把整个山野盖住了,雪大天寒,地冻三尺,可是上级指示,学大寨整地治水不能停。在“天寒不歇马,地冻不收兵”“大寨精神鼓斗志,誓叫荒山变良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等革命口号的鼓舞下,社员们一直坚持整地。白天干一天,晚上还要挑灯夜战到九点多钟。当时有句响亮的口号“一直干到腊月二十九,吃完饺子就动手”。事实正是如此,过了年,社员们在正月初三就又开始整地了。

俗话说:有付出就有回报。十几年来广大社员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改造着一座座山丘,一道道河谷,营造出一片片大寨田。现在这些“大寨田”给包产到户的广大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如果你现在到农村去,看到当年那些“大寨田”,就像电影《红日》插曲里唱的“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一阵阵歌声随风传……”

“大寨田”成了广大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它是当年广大农民战天斗地留下的一座座丰碑。

“大寨田”我赞美你。


 
  精品推荐
  活跃会员
  征文启示
    尊敬的广大文学爱好者,文登之窗原《文学读书》栏目现经过改版,已更新为《文登文学》,广大新老文学爱好者可在本栏目下方的"文学爱好者专栏"中根据作品分类发布文学作品。具体方法如下:
    1、点击"会员注册",填写用户名,设置账号密码(此账号可在新区论坛中通用)
    2、以前曾经在原《文学读书》中发布过文章的老用户,可使用原来的用户名,但需要重新注册密码。
    3、点击"登陆发布"选择主题分类,发布作品。
    欢迎广大新老文学爱好者积极发稿。如果想加入文登作家协会,可与陈秘书长联系。
    联系电话:13563141866



copyright© 2014 文登之窗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编号鲁B2-20100020号
 电话:0631-8985020  鲁icp备090749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