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桦是70后,也许是同龄人的关系吧,我一直喜欢她的散文,看了感觉特别亲切。
她的文字纯净优美,语言谐趣横生,能引起人的共鸣。很平常的事情,经她写出来,往往几句话,就能让人忍俊不禁,也往往是几句话,就让人心酸感伤。
丛桦是以自由自在、我行我素的姿态写作的,她不去刻意追求社会效果,为了写作编故事。作品最重要的风格是真,率真、真性情。她用真诚的文字,把女汉子的洒脱,和小女人的细腻,揉合在一起,让人耳目一新。那些喜怒哀乐,经她随手拈来,情真意切而又挥洒自如,让人不由自主地,就随着作品里的人物同悲同喜。从中也可以看出,她的生活品位和情趣。在作品《悲剧》中,作者喜爱的古玩被七岁的儿子无意打碎了,面对碎片:“我没打他,我连看他一眼都没看。完了,爱或者,恨,无所谓原谅,无所谓痛惜。”“瓷器是无辜的,地板是无辜的,孩子是无辜的,他只是不小心,谁不是无辜的?”“不可说,不可说,因为这是一个关于碎片的结局。”寥寥数语,伤感经典,触动心灵!
她的作品生活气息浓厚,感觉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写的一些乡村记忆,特别适合中老年人怀旧。我七十岁的母亲,平日很少看书,由于生活圈子小,基本不下楼。我拿丛桦这本书给她看,纯粹是让老人消磨时光,排遣寂寞,没想到她会看的入了迷。第二天就让我帮她把老花镜换换,说这本书挺好看,要配副眼镜好好看完。我妈看的身临其境,情绪随着作品中的人物起伏,还会安排熟悉的场景人物,和作品对号入座,看毕,我妈得出了一个结论:这本书不是瞎编的,写的都是实事。其实写作的人都知道,任何一篇文章,没有百分之百的真实,都经过或多或少的加工,但能让读者读起来真实亲切,有兴趣看完,感觉不是瞎编,就是作者的成功。
她写的《牙医的女人》,一个很普通的农村妇女,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没受过多少教育,也没啥兴趣爱好,生活中就是老公孩子家务活计围着转,这种女人被生活所累,活的泼辣、活得粗糙、也活的迟钝,平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感动、小幸福,她却觉不出来,丛桦和她有一段对话:你做了可口的饭菜,看着孩子们吃得开心,你不觉得幸福吗?”牙医的女人回答,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他们吃完了,我还得刷锅。让人看了忍俊不禁,刀子嘴豆腐心的母亲,跃然纸上,塑造的栩栩如生。
丛桦的散文具有古典文学的素养,却不乏传统浪漫的情怀。有人说,从桦写的《大悲咒》于她、于散文界都是一个质的飞跃。其内涵的深度,独特的感受力独具慧眼,虽为女性,文字却有着很多男性作家,所不及的大气。作品中那份真挚执着的情感叫人惊心动魄。掩卷许久,心仍不能平静下来。
《大悲咒》写的是1947年,结婚18天的新郎去了台湾,从此夫妻不得再见。“此后的60多年中,她做梦都想见到丈夫,直把一头青丝熬成银发。”“她一直活在自己一厢情愿的幻象之中。她不愿意接受,他们的悲剧,不是战争的悲剧,是爱与不爱的悲剧。她不愿意承认,他从没爱过她,而她爱他,心里只有他。”“她不能理解,同是形影相吊,他的痛苦其实比她更为深重,天涯沦落,家业荒芜,无力衣锦还乡,他早已万念俱灰。于是六十年前,她自喜郎君如意,他无奈奉命成婚;六十年中,她心心念念,他无影无踪;六十年后,她跋山涉水,他拒之千里。”
运用淡然舒缓的语气,一步步把读者带进了文字中,让读者跟随着作者去感触落寞伤怀。富含哲理的话语,深刻睿智,仿佛在无形中有一根线牵引着你,去深思、探究。
这是一本能让不同年龄段,静下心来看的书,看看吧,你会感觉到这是种很奢侈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