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之窗首页 - 资讯 - 供求 - 招聘 - 房产 - 婚庆 - 家居 - 汽车 - 法律 - 健康 - 企业 - 摄影 - 书画 - 文学 - 收藏 - 周易 - 美食- 社区 - 优惠券
首 页 文登作协
作协简介 组织机构
作协章程 作协成员
文坛动态 文登作家专栏
小说 诗歌 报告文学
随笔 戏剧曲艺 文学评论
文学爱好者
小说 诗歌 随笔
散文 杂文 游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登作家专栏 >> 王德松 >> 散文随笔
神秘的古刹
作者:王德松

我的故乡上夼村座落在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山坳里。孩提时,故乡那弯弯曲曲的山路、碎石垒起的幢幢村舍和村西那波光粼粼的小阮水库,甚至藏了许多不知名的鸟儿的小树林,这些都曾经是我无限陶醉过的地方,在长年累月的时光磨洗下,日渐模糊起来。然而,不知什么机缘,距我村东所在十里之遥,隐没在群山之中青松翠柏深处的那座神秘的古刹—角山寺,却一天天在我心中愈来愈强烈地焕发出一种神秘的诱惑。

这种强烈的诱惑是随着岁月的更迭和年龄的增加终于在我退下工作岗位后爆发了。闲暇后,我远离喧闹尘嚣的都市,只身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站在村口远眺东方,那令人魂牵梦绕的角山寺,便隐没在群山起伏层峦叠嶂之中。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望着天空灿灿的星星和月亮,心中就鼓噪荡漾、浮想联翩。仿佛自己跨过了几个世纪的时空隧道,回到了佛光普照、袈裟荫庇、晨钟暮鼓的世界。在这幻境中的我,以一个专门家的目光注视着那些正在举行神圣朝拜仪式的僧侣们,正如掌握了现代文明的科学工作者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原始部落里进行考察一般。当我在幻想故乡深山古寺的时候,依据的蓝本只能是早年爷爷领我进山砍柴,观看角山寺遗址时感慨地亲口讲述在这个寺院辉煌年代里发生的轶事。

神秘和诱惑在心中激发出强烈的欲望和兴趣。他驱赶着我急于完成心中探寻的使命。

五月十日吃完早饭,我带上相机和午餐食品,约好小时候经常在一起玩耍的伙伴金宝一起向角山寺奔去。

从村口向东走两华里弯曲的田间小路,便进入了巍峨层峦的群山脚下。我们沿着南侧较大而险峻的隘口河边一条小路,便踏上进入角山寺的通道了。这九曲十八弯的山路沿着古河道,伴着清清的流水,盘叠着向里延伸。

在我的脑海里,孩提时故乡的座座大山,印象里是光秃秃的,而如今彻底改变了模样。那漫山遍野的油绿青翠告诉我,生态保护意识的种子已经播进了人们的心田,还给大山原生态的生命景观是历史进程的必然。看,山沟河流旁人们栽植的水杉树、速生杨、白顶松、板栗树等如今有的长成水桶粗,有的长得高高直直伟岸挺拔,还有的长得弯弯曲曲婀娜多姿。在萌生的季节里,一片片的水杉和板栗树嫩绿的小叶挂满枝头,一行行速生杨吐出串串绒条,一簇簇白顶松树冠在阳光照射下,发出银白色的光芒。举目眺望,座座臂膀相依的山,全被青松、灌木密密麻麻、郁郁葱葱地覆盖着。半山腰上点点簇簇的映山红和野杜鹃花,有的镶嵌在悬崖石缝里,有的伸长脖子张开笑脸,在苍翠碧绿中发出耀眼的鲜红。啊,好一幅色彩艳丽的风景油画!我边走边欣赏着大山的变化,离开故土五十多年了,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承包起贫瘠的山岚土地,终日勤奋忘我地挥洒着汗水,开垦着未来和希望,如今丰厚殷实的劳动成果布满山岗大地。

在进入角山寺沿途两侧,有引人瞩目的东槽槐花峪;有巨大平如镜面的石板夼;有棱角分明的石缝组合的似人工臆造的石窗;还有那被寒霜酷打以后似北京香山枫叶美丽的小粒红柞岚坡……这一切天造地合的自然景观更加引起我对隐藏在大山深处的角山寺的神往。

经过一个多钟头的跋涉,我们来到了海拔364米高的角山腹地—角山寺遗址。眼前,这座历经辉煌和沧桑的寺庙,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悠悠岁月磨砺和荡涤得只剩下清寂的庙基和一堆堆碎石、瓦砾。如今各种藤蔓、灌木和杂草纠缠着覆盖在上面,显得是那样的悲壮和苍凉。

我努力按着爷爷的传说,寻找着当年寺庙的影子。细心的观察整个寺庙依稀可见的痕迹。整个寺院座落在雄伟挺拔的角山怀抱里。它依山建造在一个宽敞、平坦的高台上。一条从角山半腰狭小而深邃的岩石裂缝中流出的泉水流经寺庙前自东向西奔去。紧挨着庙址西半坡上,有一个经人工凿砌的清凉而甘冽的泉井,是寺院僧侣们的生活用水。这眼也曾经带着美丽的神话色彩为远近黎民百姓消灾治病的“圣水”,如今带着它滔滔不绝的潺湲声,与角山寺半腰涌出的溪流汇合,世世代代顺着山根河床不分昼夜地流向波澜壮阔的大海。

传说整个寺院为东西两栋,前后三排,中间宽敞高大的一栋是僧侣们坐禅诵经用的“大雄殿”。寺院门前设有一较为宽敞的小广场,一条很深的水沟把广场与南山隔开。在与小广场地面相平行的南山脚下建有两座戏台与寺院南北遥相呼应。如今这些残缺不全的戏台基座,还能让人想象出寺院曾经有过的繁盛。在寺院周围的水沟旁与山半腰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梯田。远远望去似道道台阶。寺院前广场西一个巨大的石碾盘和碾砣(见图)静静地卧在地上。它诉说着昔日僧侣们自食其力生活的艰辛,见证着他们在这偏僻静寂的山坳里,体味着最原始本真的生命味道,终结着自己默默普度的一生。

角山寺在众乡亲们的口碑中最重要的话题要算那里的古柏树了。它数量多达30余株,每株全都在两三人合抱以上,它们的树龄都长达几百年。棵棵都生长得粗大挺拔,枝繁叶茂。这与角山周围的群山在千万年里的风蚀雨刷大量泥沙及草木腐烂变成的腐殖质等被山洪冲流汇集到山脚下宽广的谷地里,在岁月的积淀下逐渐变得丰厚肥沃起来,使得古柏树植根于水肥充足的土壤中有关。

在众多古柏树里,最惹人注目的是大殿门前那两棵长在一起的由四个成人手拉手才能合围起来的古柏夫妻树。它那周身布满条条裂痕、饱经沧桑的树干,像巨人般的挺立在寺院的上空伸长着,几多干枝在丛丛深绿色的叶子衬托下,显得是那样的苍老庄严。据说这对富有灵气的古柏夫妻,在五百年前曾遭受一次劫难,是天公用雷电炸裂开合抱着相依为命的古柏夫妻树,遭受到雷击后,两颗黝黑的树干尽管拉开了距离,但是他们的枝叶在岁月老人的撮合下,又似一对恋人,如胶似漆般的交织生长在一起。人们对古柏夫妻坚贞不渝的爱情,发自内心由衷地敬佩。不少前来寺院拜佛烧香的人路过此处,总是情不自禁的站在古柏树前,敬上一柱香,挂上一条彩,送去一声祈祷。同时祈求古柏夫妻保佑他们生活幸福美满,地久天长。但是,昔日角山寺古柏的风光,在伴随着中国封建王朝的没落,一棵棵悄然无声的离去,就连最有声望灵气的古柏夫妻俩也在清末民初时,含泪被山下的村民锯掉搬走。

角山寺院里的众僧人数在爷爷的记忆里只有62位。据传说寺院里鼎盛时期也只有99人,不能超过百名。有人传说这是上天给定下的人数。还有的传说它的数字与寺院后“石柱”有关,这根直径约99厘米,深探不着底的石柱是在寺庙刚建起不久一个风雨交加、雷电轰鸣的夜半时分,寺院主持惊恐地从门缝见到似一条龙模样的火光从空中划过盘旋而下降至庙后,整个寺院在一个个炸雷声中颤抖着。僧侣们惊恐得一夜未睡,直睁着恐惧的双眼拥挤在一起等到雨停天明。他们来到寺院后,发现崭新的一根石柱垂直插在地上。寺院主持忙率众僧们跪拜在石柱前,诵经念佛祈祷寺院吉星高悬,佛光普照。从此后,角山寺僧侣人数逐渐增多,香火越来越旺,寺院也伴随着兴旺几经扩建,规模壮观起来。但是寺院无论怎样兴盛,怎样壮观,寺院里的僧侣人数到了99位这个数字后再也没有增加。有位风水先生来到这里看后感慨地说:“如果此石柱定在寺院前广场上,那角山寺就不是这个规模了,它能与五台山和少林寺媲美。”这个美丽的神话不管是真是假,角山寺的众僧人数从建寺到衰败始终没有超过99名,这个谜只有寺院主持宏远大师心里明白。

在我观看整个寺院地貌、沉思爷爷讲过的一件件一桩桩往事时,金宝手指一条由寺院通向南山顶前隐约可见的羊肠小路。“听奶奶说那南山前阳坡上原有一处尼姑庵,那里的尼姑与角山寺的僧人有染。尤其是寺院里的主持宏远大师与庵里的主持惠芬有私关系。这条小路是寺院僧人与尼姑庵里的尼姑联络感情的纽带。”金宝的一席话掀动起我心中情感的波澜。我想,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世间一切事情本来都是围绕着一个“情”字。亲情、友情、爱情,尤以爱情无时无刻不在搅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围绕着爱情这一经典名曲,演奏出多少有情人的悲欢离合,编织出多少感天动地、波澜壮阔的动人故事。更何况常年日守青山、夜伴星辰、清净寂寞的默默隐居在深山古刹里、且具有渊博学识、七情六欲俱全的常人。在几千年封建条条清规戒律的禁锢里,他们的恋情只能私下暗暗地进行着。

对于角山寺院的兴衰和建寺年代,我拿不出具体的考证史料,我只知道它被排除在全国众多知名寺院之外。它的不幸不仅是寺院本身与名无缘,而且连风景秀美、奇峰异石的角山也无人问津,甚至连历代志书也未曾记载过它的名字。尽管如此,但我相信在角山寺院里一定隐伏过许许多多玄学大师,一定有过许许多多动天地泣鬼神的故事,一定有过传奇跌宕的恋情发生。不然角山寺在众乡人心目中的位置竟是那样的重要?那远远传来的晨钟暮鼓声怎么能有那样大的诱惑力和感召力?它,激荡着那些善男信女们心潮起伏,虔诚地背着香袋、供果不顾路途艰难,成群结队地前来烧香拜佛。那缭绕不断的香火熏陶着世上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田。这可能是历史留下的文化遗迹的神秘以及宗教氛围所带给人们的震撼吧!

年少时爷爷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角山寺当年繁荣昌盛的景况,细致入微地描述盛大节日那里隆重仪式的场面又一次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展现在眼前。然而,昔日雕梁画栋的寺院,香火繁盛的古刹,如今已经变成了一片颓垣断壁、不堪入目的废墟。历史的本来面目大约就是斑斑驳驳,布满了点点锈渍的。是的,如果古罗马时代奴隶和猛兽角斗的竞技场,也如同最现代的体育馆一样崭新,那社会的进步还从何谈起呢?那悠久古老的文明历史又从何处延续?我由衷地感谢爷爷当年讲述的故事,为我今天探考角山寺提供了唯一可依赖的史据。

茫茫岁月,天地悠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唯有家乡角山寺在我心中留下永远的古老而神秘。

 
  精品推荐
  活跃会员
  征文启示
    尊敬的广大文学爱好者,文登之窗原《文学读书》栏目现经过改版,已更新为《文登文学》,广大新老文学爱好者可在本栏目下方的"文学爱好者专栏"中根据作品分类发布文学作品。具体方法如下:
    1、点击"会员注册",填写用户名,设置账号密码(此账号可在新区论坛中通用)
    2、以前曾经在原《文学读书》中发布过文章的老用户,可使用原来的用户名,但需要重新注册密码。
    3、点击"登陆发布"选择主题分类,发布作品。
    欢迎广大新老文学爱好者积极发稿。如果想加入文登作家协会,可与陈秘书长联系。
    联系电话:13563141866



copyright© 2014 文登之窗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编号鲁B2-20100020号
 电话:0631-8985020  鲁icp备090749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