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嵛山下无染禅院,绿树掩映,花香四溢,美丽幽静。院内有一株数百年玉兰树,高大数丈,两人合围。每年暮春时节,绿叶未发,满树银花怒放。硕大的玉兰,花白如玉,清香四溢,娇艳无比。
黄龙岘秋生在无染禅院里读书。一天傍晚,秋生在窗前读得有些疲倦,于是向窗外观看。忽然发现有一穿着白衣年轻女子,掩映在百花丛中。他心中疑惑,“这深山古寺怎么会有少女出现呢……”?他开门出去想看个究竟,可是走到花丛前,连个女子的影子也没有看见。“莫非眼睛看书久了出现的幻觉?”他自言自语地说着信步返回书房。
从此,秋生经常看见这白衣女子在花园前赏花散步,秋生不再心存幻想,他认定眼前发生的一切都是事实。秋生决定弄清真相。一天晚上,他偷偷地隐身在附近竹林丛中等候那女子的到来。但每次心怀希望而来却都失望而归。他一连等了数日,白衣女子连个影子也没有出现。这一天晚上,皎洁的月光照得幽静的禅院一片明亮,一会儿圆拱的花墙门里走来袖裙飘拂,香味四溢的白衣女子。秋生怕错过相见的良机,急忙从竹林中钻出来。突然哗哗的响声伴着一个影子冒出竹林,吓得女子大吃一惊,急忙往回逃避,秋生追到花墙转角处,发现女子早已踪影全无。
秋生回到书房坐在窗前,两眼呆直的望着窗外皎洁的月亮。苦思冥想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忽然,那白衣女子推门进来,秋生又惊又喜,急忙起身迎接。她微微一笑说道:“相公看到你突然从竹林中窜出,我以为你是寺中的坏人,细看后才知道你是位读书人,不妨相见”。秋生受宠若惊,连忙询问女子身世。她羞羞答答地说:“我姓白名玉兰,原籍苏州,五百年前,寒山寺一位老僧携我来到这里。从此,我与老僧朝夕相处相依为命。老僧归隐后,我看到这里的环境如意适合我长期居住,于是就留了下来。半年前,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位老婆婆对我说有一位书生是我的意中人来这里读书,我便时刻留意婆婆说的话。今日相见实在冒昧......”秋生见这位亭亭如立,娇艳绝伦的美貌女子,爱慕之情更加强烈,情不自禁地握住玉兰娇嫩的双手,说:“玉兰,你真是貌若天仙,让人爱而忘死,你如有时间一定常来这里与我相叙”,玉兰答应了秋生。从此每天夜里玉兰必来与秋生相会,他们相互依偎,情谊缠绵,无比陶醉和幸福。
一天晚上,秋生见玉兰眼含热泪而来哭泣着说:“不好了,大祸要临头了,今天我来告诉你我们要永别了……”,说着以袖拭泪。秋生急忙追问究竟,玉兰说:“此乃天机,不可泄露,难以给你说明白”。秋生再问,玉兰只是呜咽嘀哭,什么也不说,直到天明才恋恋不舍地走了,秋生千安慰万千劝说就是无济于事,他感到非常奇怪。
第二天,秋生带着重重疑惑来到玉兰树下,他望着玉兰树想到昨天晚上玉兰的悲切之情,隐约地感到要发生不测之事。他决心寸步不离地看护着,生怕玉兰受到伤害。
这时一条毒蛇从旁边洞里钻出来,悄悄地爬上玉兰树。秋生见状猛扑上去,抓住蛇尾拼命向下拖。毒蛇回头一口咬住了秋生的胳膊,秋生顺势抓住蛇头紧紧攥住不放,毒蛇被弄死了,可是毒液进入秋生的体内,并迅速扩散到全身。秋生看到眼前发生的一切,明白了昨天夜里玉兰为什么十分悲伤的原因。他欣慰地仰望着免受伤害的玉兰,手扶树体慢慢的闭上了双眼。
秋生死后,寺院里的僧人把他埋葬在禅院旁。第二年春,在秋生的坟前生长出一棵茁壮的榅桲树。榅桲树俗称木梨,谐音“不离”的意思。它的枝头齐整的偏向禅院中的玉兰树。
春去秋来,日月轮回。不管多少年,榅桲树仍然似一个恋人向北朝着玉兰树遥望着,在微风吹拂下仿佛秋生含情脉脉地向玉兰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