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姑》读后感
民间文学是文学艺术的源头。马克思认为:希腊神话是希腊的宝库和土壤。鲁迅说:“神话不特为宗教的萌芽,美术所由起,且实为文章之渊源。”他还说:“歌、诗、词、曲,我以为原是民间物,文人视为己有。”文学艺术的无数事实说明民间文学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瑰宝。而且以其丰富的营养孕育滋润着作家的成长与发展。尊重民间文学就是尊重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然而,这些年来,随着文学艺术领域里各种思想、思潮、理念、理论、风尚、风气、规则、规矩等的起起落落,来来去去,明明灭灭,忽忽闪闪,使文学艺术界出现了一种迷离,作家队伍出现一种困惑,而这些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民间文学的萎缩。
因为民间文学的担当性及社会功利性相对弱些,因此被忽视、淡化、冷落,民间文学就像一个灰姑娘一样在文学的角落里哭啼,默默流泪,然而有人却挺身而出,对民间文学拯救。比如于书淦先生就是这样一条文学汉子。
他不随波逐流,不追逐名利,铺下身子,沉下心来,以守望的态度坚守着民间文学的阵地,终于写出了社会比较认可,读者比较满意的民间文学作品来,他出版的书写昆嵛山民间故事的《麻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悄然出世。这无疑是挖掘昆嵛山地域文化的一笔重彩。
于书淦先生是文登本土作家中一位资深的老作家,他和我一样都是对文学有些痴迷,有些奋不顾身,几十年来,他变换了许多工作岗位,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文学,一直笔耕不辍,勤奋写作,并且成就斐然。
他即写小说,也写散文,还写诗歌,驾轻就熟运用自如,写出了好多优秀作品,他写过农村生产队长系列中短篇小说,特色鲜明,味道十足,赢得广泛赞誉,现在他调转船头直接驶入民间文学的海洋,精心创作,认真打磨,终于创作一部长篇民间文学《麻姑》。
这部书我读后感觉很好,深切感到于书淦先生是费了心血,下了功夫的,我认为最可圈可点的是他的创新精神,于书淦先生是以创新的姿态去写这部书的,无论题材的选定,故事的构建,人物的塑造,语言的运用,主题的提炼,都有新意,把老故事写出新意味来。特别是作家还首次在作品中运用了穿越的手法,写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令人回味无穷。
总之,于书淦先生的这部《麻姑》给了民间文学一个很大的振奋,使人们重新看到民间文学创作的希望,文登民间文学资源十分丰厚,昆嵛山是个产生神话故事的地方,挖掘整理是时代的需要,作家们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