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梁氏庄园》有感
近日,有幸得到毕庶杰先生任主编、王德松先生任学术主编编纂的《梁氏庄园》一书,读后感想颇多。本书通过详实的历史资料,本真地再现了清朝末至民国年间胶东梁氏家族的兴衰历史,它为我们开启一扇敞亮的历史天窗,让我们从一个侧面清晰地看到那段历史的风雨变幻,云卷云舒。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说的是借鉴历史可以知道一个国家兴亡的原因。其中的“历史”,必须是本真的历史,而非虚妄的或带有整治偏见的历史。然而,在我以往读过关于胶东梁氏家族的史书资料(或听到的相关的故事)中,大多用“放大镜”过分夸大了地主阶级压迫剥削农民阶级的历史;用“望远镜”一掠而过梁氏家族成员的奋斗史与创业史。所以,在我们的印象中“梁氏庄园”是一座“罪恶之窟”,起家庄主梁萼涵是一个“枉法贪官”,一部梁家的兴盛史就是一部贫苦农民的血泪史。
“淘尽黄沙始得金”,史实真相终究回归本真。《梁氏庄园》的作者,以辩证唯物史观引领,在广泛的调查走访、寻觅史料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尊重历史事实,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全面地再现了梁氏家族的兴衰过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可以镜鉴的精神财富。
首先,本书中详实的史料、真切的故事会给读者以积极深远的影响。在《科举之路》一章里,写历代梁氏族人遵循“曰耕曰读”祖训,重视读书进仕,耕读传家。自明清以来,梁氏家族书香蔓延,代有贤达。他们刻苦攻读,砥砺上进,为梁氏家族增添了无限的荣光。梁萼涵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作者运用《清嘉庆庚辰科进士名单》、《梁萼涵列传》、等档案史料,真实再现了他“勤奋读书,考中进士”,“奉事翰林”,“谨言慎行”深得皇帝赏识的史实。——这些,会给为理想积极进取中的少年、青年读者们以良好的启迪。《仕途宦迹》一章里,写梁萼涵“直言善谏,针砭时弊”“心怀社稷,体恤民情”“兴除利弊,励精图治”“封疆大吏,巡抚山西”,作者运用《大清宣宗成(道光)皇帝实录》、《清 荣成县志》与大量奏折等档案史料,真实再现了梁萼涵自担任监察御史至在山西巡抚任上勤政为民,秉公办事,全心为国效力,对贪官污吏严厉打击的业绩。——这些,对激励后人尤其是会给走入仕途的人们以积极的引领。
其次,本书运用大量的史实资料,纠正了以往史料中关于对梁氏家族成员的不实定论。如在第四章《歇官归田》,第六章《攻讦风波》写梁萼涵在云南巡抚任上被革职之事。作者运用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献馆里珍藏的《梁萼涵列传》找到“盖棺定论”:“道光二十八年六月十八奉上谕前任山西巡抚梁萼涵,身为疆吏于署内弟侄人等往来营党纳贿,何竟毫无见闻,梁萼涵著即革职……”还有,咸丰年间荣成知县李锦章呈报给皇上的“登州府荣成县造送原云南巡抚梁萼涵出身履历册”记载“(梁萼涵)二十八年六月因山西河东盐务孙郅一案奉旨革职,提讯案定后以失察被议,奉旨发往军台效力。”均有力纠正了有的史书中记载的“咸丰二年,梁萼涵在山西任与大盐商勾结,乘乱取缔私运,私分白银3000万两事发,咸丰皇帝下旨,查抄梁家。”的相左之言。
另外,对梁家在发迹之后大量兼并土地,巧取豪夺,以势欺人,开办商号、店铺、钱庄、当铺、贸易货栈等,欺行霸市、放高利贷,以及大灾之年无视官府禁令,用货船将大批粮食外运,发国难财,牟取暴利,引起四乡百姓众怒的史实,作者也都详实地还原本来面目。让读者后人全方位辩证的认识梁氏家族的历史。
还有,作为一部记载梁氏庄园历史的专著,本书还对与其相关的史料、逸事、近年来的研究论述等也做了详细的记录与广泛的收集。这些会使读者的视野更加开阔,以更加全面认识梁氏庄园的兴衰。
总之,《梁氏庄园》一书,正如其《序》中所言:“是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搜集了大量珍贵的清史档案资料,挖掘整理了很多民间传说和见证人的叙述而成的,他填补了不少梁氏庄园方面的空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史之缺,匡史之误,续史之遗”。相信该书的出版,必然会对梁氏庄园的保护开发、对“文登学”与祖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对梁氏庄园历史的极其清末历史研究与正确认识等方面,将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为《梁氏庄园》一书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