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奎爷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
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村里,不管是一般村人还是村干部,德奎爷说话几乎是板上钉钉无可辩驳。
德奎爷受到村人的敬重,主要因为他是抗日英雄。一九四四年,他跟两个哥哥用土枪和铁叉从四个日本鬼子的手中救出了县长。在那次遭遇战中,德奎爷的两个哥哥牺牲了,他也被打断了左腿,可他们硬是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打死了四个鬼子,救了县长。解放后,德奎爷被政府授予抗日英雄的称号,并胸戴大红花出席了在省城的表彰大会,从省城回来后,县长亲自用小吉普车把他送进村里,一下子在村里引起轰动。一家三雄、一门双烈,谁不崇敬,谁不学习?
回村后,德奎爷当了村里的支部书记。当了书记的德奎爷从不摆英雄的谱子,也从不炫耀,拖着一条断腿一瘸一拐地指挥着村民生产、劳作,大事小情,村民都愿意找他处理,不管什么人,也不管什么事,只要找到他,他都尽心尽力地帮着解决,村里因此几十年都平静、和谐,他也赢得了全村人的尊重。直到德奎爷六十多岁了,他才从书记的位子上退下来,他确实老了,累了,也干不动了。
从书记的位子上退下来后,德奎爷过了几年舒心的日子。政府关怀,村民敬重,儿女孝顺,生活优越,这种神仙般的日子,哪个老人不幸福地安享晚年?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德奎爷越来越不开心了,他的脾气开始变得暴躁起来。先是看谁都不顺眼,动不动就爱暴粗口,后来,干脆见谁也不说话,整日像个哑巴一样,只是冷冷地盯着说话人,盯得对方心里发毛、发虚。起初,儿子、媳妇以为他病了,要带他去医院,他不去,问他原因,他不说,就这样一个人闷着。儿子、媳妇没办法,只好任由他了。
德奎爷最常去的地方是村里几个老伙计家,跟这几个老伙计说话,对脾气。只要是好天,他都会拄着拐杖到他们那去,三五个老家伙凑在一起,天气呀,粮食呀,孩子呀,想当年呀,反正是爱说什么说什么,想说什么说什么。说着说着,几个老家伙就开始生气了。从村里把村部办公室卖给私人盖新房,到砍了果树盖厂房,再到有人上门拉选票当村长,好象每一件都是让他们伤心生气过不去的事。
“这帮败家子,要把共产党打下的天下败光了。”有人忿忿地说。
“老了,老了,赶不上形势了。”有人感叹着说。
“德奎哥当村长那阵子,唉。”有人追忆着说。
从老伙计家里出来,德奎爷又听到那种巨大的轰鸣声,远远地,从鹿鸣山的方向传过来,像极了他们当年埋的响雷,已经好几天听到这种声音了,不会是自己的错觉吧?他想,真的是老了,腿脚不利索,要不然的话,自己一定会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晚饭后,德奎爷破例就声音的事情询问儿子。儿媳妇一听老公公开口说话了,就开玩笑说:爹呀,还以为你不再说话了呢。德奎爷瞪了儿媳一眼,把媳妇吓得赶紧吐吐舌头闭了嘴。儿子一见,赶忙如实跟老爹讲,县里招商引资,在鹿鸣山下建高尔夫球场,正干着呢。
“建高尔夫球场?干什么用的?”德奎爷问。
“吸引外国有钱人来打球,赚大钱呢。到时,有好多外国人到我们村。”儿子说。
“噢。”德奎爷点点头,能让村子富起来,他高兴。
第二天一早,德奎爷拄上拐杖,慢慢悠悠地走向鹿鸣山,他要去看看这个能让全村富起来的高尔夫球场是个什么东东。
太阳明晃晃地刺着人眼的时候,德奎爷走到了鹿鸣山下,远远地,他看见三四台挖掘机一字排开,正在伸着长铲从鹿鸣山上挖石头,好家伙,那挖掘机比他当年看见的鬼子坦克不知要高大多少,此时,正像一只只饿虎在撕咬一头躺下的大鹿,大鹿的肚子已经被撕开一道道口子,面目全非了。
他走到一个拿小旗的干部模样的人面前,问:“这干什么?”
“建球场,老爷子。”干部模样的人回答。
“这要建多大?”他问。
干部模样的人用手围着鹿鸣山前一划拉,“这一片都是。”
德奎爷心里一惊,“这都建?”
“对呀。”
“这是村里最好的粮田,建了球场,在哪种粮食?”
“嘿,老爷子,球场建成了,就会赚大钱,赚了大钱,还用种粮食?”
“农民不种粮,吃什么?”
“用钱买呀。”
“钱用完了呢?”
“老爷子,你想得太多了,政府自有安排。”
“放屁,安排什么安排?让子孙后代喝西北风去?停下,停下!”德奎爷用拐杖指着正在轰鸣的挖掘机。
“老爷子,这是市里的安排,我们只负责施工,您老不要影响我们干活。”干部模样的人说。
德奎爷知道没用,气呼呼地转身往回走。进了院门,正碰上要向外走的儿子,用拐杖点一下地,威严地说:“带我进城。”
儿子愣了,问:爹,你怎么想起进城?
“开车去。”德奎爷说。
“爹,你还没吃饭呢。”儿子说。
“开车去。”德奎爷说。
儿子了解爹,一看这架势,不敢多说,乖乖地从厢房推出摩托车,载着老爹就上了路。
半个小时后,摩托车进了城,德奎爷说:“县委。”
在市委大门口,车子被值班门卫拦了下来。进进出出市委大门的都是各色轿车,他们这一老一中两个农民,骑个摩托车,在这里太扎眼。
“干什么?”年轻的门卫呵问。
“上访。”德奎爷话一出口,把儿子吓了一跳。
“您有证明吗?”门卫问。
“没有。”德奎爷说。
“那不能进。”门卫说。
“走!”德奎爷指着儿子。
门卫拦在那里,儿子进也不是,不进也不是,双方对峙着,一时僵在了那里。
“去,把王县长叫出来。”德奎爷说,既不对着儿子,也不对着门卫,声音却透着威严。
“这儿没有王县长,只有王市长。”门卫说。
“不管县长市长,给我叫出来。”德奎爷说。
“凭什么呀?”门卫冷冷地说。
“就凭这个,”德奎爷拐杖一点,不偏不倚,正好点在门卫的胸口上“抗—日—英—雄!”声音不高,却字字低沉有力,有如平地响起四个炸雷,一下子把门卫惊呆了!
好一阵子,门卫才从震惊中清醒过来,看样子,眼前的老汉绝非有病,一定大有来头!年轻门卫再不敢怠慢,赶紧转身进了值班室,一阵电话后,强笑着走出来:“老爷子,您请进,二楼右拐第三个屋。”
下了车,德奎爷不要儿子扶,直接上了二楼,走进门卫说的那间办公室。
“老爷子,你好啊,听说你要找王县长?”中年干部扶着他在一张沙发上坐下,给他端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水。
“对,王县长。”德奎爷说,心下暗忖:门卫骗我,这哪是王县长?
“哈哈,老爷子,现在早已经撤县设市了,没有县长了,你要找的是哪位王县长?”中年干部在他旁边的一张沙发上坐下,拍着他的膝盖。
“王振东,王县长。”德奎爷说,心里感觉有些没底,让人气糊涂了,自己都八十多岁了,王县长比自己少不了几岁,这个年纪早应该退休了,哪还能当县长?
“老爷子,哪个村的?”中年干部亲切地问。
“鹿鸣庄。”
“老爷子贵姓?”中年干部脸色突然严肃起来。
“免贵,于。”
中年干部一下子从沙发上站起来,“您是于德奎伯伯?”
德奎爷抬头看看一脸惊愕的中年干部,机械地点点头,“你认识我?”
“于伯伯,您是我爸爸的救命恩人,我爸爸常跟我说起您,我叫王卫国,王振东是我爸爸呀!”中年干部激动地话都说不成句了。
王卫国的一席话,把德奎爷的思绪拉回到几十年前,老人不禁感慨万千,光阴真快呀,想不到王县长的儿子都这么大了,他仔细地端详着眼前的王卫国,不错,方脸、大眼、浓眉,确实像当年的王县长。
“于伯伯,听说您来上访,您有什么困难?我们一定帮忙解决,我爸爸还说过要去拜访您呢。”王卫国一边说,一边拉着永贵的手问:这是于大哥吧,快请坐。
“大侄子,县里在俺村搞什么高尔夫球场,这事你知道不?”德奎爷直截了当地问。
“知道,文件还是我签发的呢。”王卫国说。
“什么搞儿富,分明是搞儿穷嘛,你怎么能这么干?”德奎爷生气地说。
“不对呀,于伯伯,几亩没用的荒山吸引外资开发出来,让外国人来玩,可以赚大钱嘛,多好的事情。”王卫国说。
“几亩没用的荒山?你去看看那是没用的荒山?那是几百亩粮田呀,那可是鹿鸣庄一千多人的口粮地啊。”德奎爷用拐杖点着地面。
“怎么能是这样?下面的人说了,鹿鸣庄风景好,交通方便,有片荒山可以开发出来做高尔夫球场,吸引日本、韩国的富人过来玩,赚他们的钱。经过了层层审批,我才签字的。”王卫国说。
“你没去过?”德奎爷问。
“想去,没去成。”王卫国说。
“想不到,当年日本人来占我们的地,我们拼着命把他们赶出去,如今,到了你们,自己把地糟蹋了,再把日本人请进来,就为了几个小钱,悲啊,后人怎么办。”德奎爷无力地说。
“于伯伯,您就为这事来的?”王卫国问,见德奎爷点头,他马上说:“您老放心,我们招商引资的决策不会错,但要是有人打着这个旗号,毁粮田建球场,我们一定制止,您等着,一会我们就现场办公。”说完起身,拿起桌上的电话找秘书。
不大工夫,秘书进来报告,一切安排就绪。王卫国说:“于伯伯,我们去鹿鸣庄。”说着,搀起德奎爷,从办公室一直进了自己的轿车。
五六辆黑色轿车从市委大院鱼贯而出,驶出城区,驶上乡村公路,只转眼间到了鹿鸣山下。
王卫国从车里把德奎爷搀扶出来,执法局、土地局、规划局、审计局等几大部门负责人也纷纷从车内走出来。众人在王市长的身后站成一个扇面。
“看,这就是你说的几亩没用的荒山。”德奎爷指着正被撕裂的土地说。
王卫国松开搀扶着德奎爷的手,不自主地向前面走去,在他的眼前,大片良田已经被车辆碾压得千疮百孔,地里横七竖八的现出一条条深浅不一的车辙,地里的麦苗被翻起来,惨白地裸露在阳光下,鹿鸣山的山体已经被铲去了一大块,大量果树被连根拔起,又被填进一边的玉龙河里,原本清清的水像一条被刚刚扔上岸的鱼,嘴里吐着白泡,泛着黄沫。几辆载重几十吨的大卡车正在忙忙碌碌地运着挖下来的沙土,工地上一片尘土飞扬。
“刘局长,这是怎么回事?”王卫国转身问跟在后面的规划局局长。
“这~~~”刘局长的脸腾地红了,不知怎么回答。
“李局长,你说呢?”他又问土地局局长。
李局长低着头不说话,其他几个局长也都低着头默不作声,每个人都恨不得钻进挖掘机挖出的地缝里。
许多村民围上来,有人在指责,有人在骂娘。
“同志们,惭愧,惭愧啊!为了钱,我们竟然违背政策,违背良心干这样的事,把几百亩良田给毁了,把一座美丽的山给毁了,把一条美丽的河给毁了,还要说成是什么重点工程,拍拍胸脯问问,我们这样做对得起谁?把这么大好的山河给毁了,你就是挣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这不是断子绝孙的工程又是什么?”王卫国激动地说。停了一会,他的口气稍有缓和“这件事上,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会提请市委、市政府给我处分。同时,我们要追查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是谁的责任谁承担,如果有谁存在严重的经济或其它问题,我们必须严加查办,决不姑息。这个项目必须立即停下来,立即恢复这里的原貌,立即补偿农民的损失!”
看着低头难为情的一个个局长,王卫国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深情地说:“同志们,现在问题还不大,还没有造成无法收拾的严重后果,多亏发现及时,大家知道其中的原因吗?是因为一位老人的及时制止,这位老人在抗日战争期间就是一位一门双烈一家三雄的战斗英雄,为了保卫这块土地,老英雄的两个哥哥牺牲了,他自己也被敌人打断了腿。现在,老人已经快九十岁了,还在为这块土地操心,为这里的人民奔波,我们必须感谢这位老人,记住这位老人,当年,老人救了老县长的命,现在,老人又救了我的命,救了我们大家的命,老人救了我们大家的政治生命!这位老人现在就在我们中间,就是我们市著名的抗日英雄于德奎老人,让我们一起向于老英雄致敬,表达我们的崇高敬意!”说着,将手伸向德奎爷在的方向。
众人的目光顺着市长指引的方向望去,只见德奎爷坐在一个土坎上,双手拄着拐杖,脸上带着微笑,像一座雕像,已经安详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