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之窗首页 - 资讯 - 供求 - 招聘 - 房产 - 婚庆 - 家居 - 汽车 - 法律 - 健康 - 企业 - 摄影 - 书画 - 文学 - 收藏 - 周易 - 美食- 社区 - 优惠券
首 页 文登作协
作协简介 组织机构
作协章程 作协成员
文坛动态 文登作家专栏
小说 诗歌 报告文学
随笔 戏剧曲艺 文学评论
文学爱好者
小说 诗歌 随笔
散文 杂文 游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登作家专栏 >> 陈强伦 >> 散文随笔
地瓜窖子——拆不去的乡愁记忆
作者:陈强伦

到乡下,偶尔能见到地瓜窖子,虽外墙坍塌,顶部陷漏,脸面斑驳,模样破败,但依然能显现出它不凡的风骨。我村的地瓜窖子当年就很气派,比现在所看到的毫不逊色,可惜后来被拆去了。

地瓜窖子是人民公社的产物,一般都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地瓜窖子的作用是冬天存放地瓜种。在那个物资匮乏、吃粮困难的年代,地瓜是农村的主粮,一年四季有三季的主食与地瓜有关。要保证地瓜稳产高产,保管好地瓜种就是重中之重。

在没有建集体地瓜窖之前,地瓜种是分散到各家各户代为储存的,因各家条件不一样,质量就难以保证。不知是哪位农业科学家研究出地瓜窖,一下子解决了大问题。当时上级号召所有农村必须村村建地瓜窖,并派专人指导。建地瓜窖选址很重要,需建在村边疃头,背风向阳,后有山坡,前有通道的宽敞地方。

我们村的地瓜窖选址在村后,地理位置符合要求,而且就在我家门前不远,建设时我正是十来岁的淘气孩子,天天没事就跑过去看热闹。那时的农村没有任何机械设备,全都是人工劳作,石料是从离村三里地的于家山石窝子开山放炮劈出来的,青壮民兵在不耽误农活的前提下,起早带黑,翻山过河,用小车一车一车推回来的。本村干过泥瓦匠的社员都被抽调到建设工地,每天清早就听得锤子錾子叮当叮当地敲打着,一块块不规则的石头在这些工匠们的手中魔术般地变成了方方正正、大小不等的石材。

地瓜窖建得很气派,也很壮观,这种建筑模式在我们农村前所未见。正脸一面笔直的大墙用大块方石磊成,墙的两边筑有八字斜坡,中间留有正门,正门左右各抹有一个条状石灰盘子,用红漆竖书“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这是工作组小乔从毛主席诗词手写体中一个字一个字搬上去的,很有气势,是大门的永久对联;正门的上方镶嵌一块长方形汉白玉石,雕刻“攀登高峰”四个楷体大字,出自本村一位在烟台教学的老师之手,也用油漆涂红,是大门的永久横批。墙的顶端修了个巨大的半圆形,半圆形正中用水泥抹了一个凸起的五星,红漆一油,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地瓜窖建了近一年,从1967年冬到1968年秋建成使用,墙上显眼位置用一块青石刻着建成的年月日。建成这天,工作组严组长带领村干部和各生产队长来这里举行竣工仪式,严组长讲了几句话,放了几盘鞭。鞭炮声招来了不少看热闹的,人群中有个叫宝聚的青年大声喊道:“哎呀这个阔,快赶上北京天安门了!”被严组长狠狠地瞪了一眼,吓得宝聚一伸舌头赶紧退进人群。

地瓜窖的前厅是一个横着的大房间,进入房间,一条纵向甬道通往地窖深处,甬道的左右两侧,各建有三个横向的储藏室,甬道的顶端留有一个方形通气孔,储藏室的墙壁用方方正正的石块砌成,墙上留有灯窝,地窖的顶部为石拱形结构,坚固异常。甬道入口一扇厚重的大木门严严实实的将内外房间隔开,白天里面没有一点光亮,提着马灯进入,像走进神话中的城堡,一说话,四壁回音。地瓜窖背部,填有一人多深的泥土,以提高保温效果。远远看去像放在地上的一个切掉一半的窝窝头。窝窝头上插满棉槐橛子,用以护坡固泥。到了夏天,抽出的棉槐条上爬满了五颜六色的大碗子花,地瓜窖就变成了一个大花篮。每年秋后我们都爬上去摘大碗子花种儿,一摘就是一小瓢,能卖好几毛钱呐。棉槐条子则被果业队割去编苹果笼子了,此时地瓜窖就成了一个光秃秃的大脑袋。冬天,几场大雪过后,这个大脑袋就变成了一个白面大饽饽,我们放学后天天在这个大饽饽上爬上爬下,踏出一条滑雪坡道,有机会就上去滑,晚上滑到经宿半夜。

村里花了一年多时间修建的巨大工程是用来储存地瓜种的,可不是给我们建的游乐场。我们村共有5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分得一个储藏间,各生产队的地瓜种就要在这几过冬了。地瓜种由各生产队自己留取,每年夏天的麦后季节,社员从优质的地瓜蔓上剪取一段肥壮的瓜蔓,留取两个叶节,下端埋入泥土中,上端露出地面,夏秋季节茂盛生长,霜降之前开始收拾,一镢一颗,每一棵都长出一串与胡萝卜一般大小的小地瓜,这就是地瓜种。收地瓜种是个细微活,割地瓜蔓是个技术活,镰刀要快,割的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我们学生在割地瓜蔓之前,生产队长反复叮咛,哪个孩子将蔓割坏了还会遭到大人的斥责。大人刨地瓜种更是小心翼翼,镢头不远不近,一镢拿下,然后扯着拐子轻轻提起,轻轻放下,老人说地瓜种不能搓着,搓掉皮了来年不容易出芽。刨好的的地瓜种用小车推着送往地瓜窖,存放在属于自己生产队的那个储藏间里。几个年龄大的早等在那里,他们像拿鸡蛋一样把地瓜种从车筐里一串串提出来,一层层码起来,最后用稻草联子严严实实地盖好。一个储藏室可存放好几千斤地瓜种,春天生出地瓜芽足够一个生产队栽种的。

我们村的这个地瓜窖子有两个功能,后窖用于储存地瓜种,前厅则开辟为大队部办公室。前面两个大窗,光照充足,上面泥土厚重,冬天暖和夏天阴凉,大队会计安泰叔常年在这里坐班。一个油漆斑驳的桌子上放着一台黑色手摇电话,窗框上挂着一对老大的干电池,一旦来电话,安泰叔就喊外面玩耍的我们:赶快跑去告诉某某人过来接电话。每年年底,各生产队会计都集中到这里围帐,只听一个人唱数,其余人低头把算盘扒拉得噼里啪啦像,唱数结束,各人报出所得数字。

平日里,大队书记在这里接待上边的来人,调解委员在这里处理邻里纠纷。地瓜窖整天人来人往不断,我们小孩子是捞不着进去的,只能在墙边听老人讲逛线儿。自从地瓜窖建好后,正脸的这堵墙下就成了老头市,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一到冬天就来这里敞着棉袄晒怏怏,一坐就是半天。有几个老头很健谈,特别是堂疤子爷,古今中外,南朝北国,东庄西疃,荤的素的,没有他不知的,没有他不讲的,他讲的好多故事我现在还记得。

地瓜窖子前面留有一大片空地,公社来了放映队,这里就是露天电影院;村里过大年演戏,搭个临时戏台,这里就是露天剧场,地瓜窖子当后台,更衣换场,暖和又方便。地瓜窖子成了我们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在地瓜窖子上还发生了件趣事。有一年冬天,我们都在地瓜窖上滑雪,健壮和小平胆子小不敢滑,两人就在顶上玩雪球,健壮站在排气口的小矮墙上扔雪球,脚底一滑噗嗤掉进地瓜窖里,小平一看大事不好,趴在排气口大喊“健壮——”,里面传出健壮的嗡嗡声。小平赶紧招呼正滑在兴头上的我们。我们将信将疑地趴在排气口向里面呼喊,里面果然有声音,真是哭笑不得。有稍大一点的同伴就说,你们几个赶紧找大队会计开门。大队会计安泰叔住在离村老远的山庵,等我们几个踏着积雪跑到他家,安泰叔说他只有外面大门的钥匙,大队保管白露里外钥匙都有。我们又撒腿往白露叔家跑,白露叔早已睡下,听到我们的敲门声,开门问明原委,说,叫他在里面住一宿吧,有地瓜吃也饿不坏。白露叔打开两道大门拿手电一照,健壮掉的那个位置,正好有一堆稻草联子,加上棉裤棉袄穿得厚,一点事也没有。白露叔说,这多亏是“健壮”,要是小平掉下来早跌渣离了。健壮哭丧着脸哀求说,白露爷,千万别告诉我爹。

事后村里将排气口加高了一米多。

还有一年,鞠家姑娘小雨,看中了同一个生产队的青年福生,可小雨的母亲坚决反对,原因是福生家是地主成份。两人恋爱谈得正热火,母亲想拆也拆不开,于是给她介绍了邻村一个木匠,这回轮到小雨坚决反对,母女为此经常闹矛盾,这事村里人都知道。有一天,小雨突然站到了地瓜窖子上面圆弧的最顶端,扬言母亲若不同意她嫁给福生,她就从这里跳下去。母亲一见宝贝女儿站在这么高的地方,衣服被北风刮着呼啦呼啦飘,吓得浑身发抖,哀求女儿赶快下来,有话好说。小雨说,没有什么好说的,你把福生叫来我就从后面下去,不把福生叫来我就从前面下去。看眼的人心里有数,顶上宽着呢,离后面的土堆也不是很高,只有小雨妈这个没见过世面的小脚女人没有数,生怕女儿真的跳下来。有人给小雨妈出主意,先把福生找来,救人要紧。不一会福生真的来了,径直爬上地瓜窖,小雨一个转身跳下去,一头扑进福生怀里。小雨妈蹲在地上双手捂脸呜呜地哭起来。福生下来走到近前,扶着两腿发软的小雨妈,三人一起向村里走去。

后来村里在上面又抹了一层水泥,插上了密密麻麻的玻璃碴子。

光阴并没有因为小雨事件而影响运转,农事照常。一开春,地瓜就开始出窖了,各生产队进入各自的储藏室,将地瓜种取出,送到回龙火炕用细沙囤聚起来,下面加温,上面洒水,几天后地瓜上就钻出细小的嫩芽,长到一定高度就可以拔下来拿到大田里栽了。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直到生产队倒台,大集体解散,将土地分给各家各户耕种,村民们就不再大面积栽种地瓜了,地瓜窖子才慢慢失去作用,退出历史舞台。

近几年,发现好多村将废弃的地瓜窖进行了修整利用,填实了上面的坍塌,修补了里面的残漏,还原了前脸面貌,铺设了地面,装点了墙壁,开辟出党员活动室、老年文化中心、图书阅览室、爱心小超市等,成了新农村的一个亮点,老建筑又焕发出新的生机。

去年夏天我回到村里,原来那座“能赶上天安门”的地瓜窖子早已荡然无存,新农村改造修硬化路占去原址的一大半,另一半被村民用来垛草。站在原址,我努力追寻着过往的记忆。临走,一瞥眼见到山根下草垛旁,一墩棉槐条子正茂盛地生长着,上面爬满了大碗子花,五颜六色的花朵还在娇艳地开放着。


 
  精品推荐
  活跃会员
  征文启示
    尊敬的广大文学爱好者,文登之窗原《文学读书》栏目现经过改版,已更新为《文登文学》,广大新老文学爱好者可在本栏目下方的"文学爱好者专栏"中根据作品分类发布文学作品。具体方法如下:
    1、点击"会员注册",填写用户名,设置账号密码(此账号可在新区论坛中通用)
    2、以前曾经在原《文学读书》中发布过文章的老用户,可使用原来的用户名,但需要重新注册密码。
    3、点击"登陆发布"选择主题分类,发布作品。
    欢迎广大新老文学爱好者积极发稿。如果想加入文登作家协会,可与陈秘书长联系。
    联系电话:13563141866



copyright© 2014 文登之窗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编号鲁B2-20100020号
 电话:0631-8985020  鲁icp备090749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