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之窗首页 - 资讯 - 供求 - 招聘 - 房产 - 婚庆 - 家居 - 汽车 - 法律 - 健康 - 企业 - 摄影 - 书画 - 文学 - 收藏 - 周易 - 美食- 社区 - 优惠券
首 页 文登作协
作协简介 组织机构
作协章程 作协成员
文坛动态 文登作家专栏
小说 诗歌 报告文学
随笔 戏剧曲艺 文学评论
文学爱好者
小说 诗歌 随笔
散文 杂文 游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登作家专栏 >> 陈强伦 >> 散文随笔
王家疃的董氏庄园与龙爪槐
作者:陈强伦

威海的里口山,有赞不尽的奇观美景,看不够的人间仙境,尝不尽的蟠桃圣果,挖掘不完的历史蕴藏。继《走进里口山》之后我又寻机到里口山游玩了一次,不曾想这顺势一逛,又发现了许多“宝藏”,取得了令人感叹的收获,现将采撷的几朵奇葩献来,与读者共赏。

散落于里口山大峡谷里的村庄叫王家疃。王家疃隶属张村镇,全村共有人口 453 人,该村是明永乐年间一王姓人家,由河南省归德府商邱县来此定居,经过500多年的繁衍,由当初的两三户发展到现在的 200多 户。该村当时年经济总收入590万 元,主要以果业生产为主,兼营农业,全村共有果园220余亩,其特产里口山蟠桃,硕大甜蜜,全国闻名。该村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自不必说,其风水在威海也是独一无二,因此历来被商贾显贵、官僚买办所看好。自古以来这里有不少庄园、别墅、楼阁、琼台等特殊建筑。其中最著名的一座便是规模宏大的明清建筑群——董氏山园。董氏山园在当时被誉为威海八大景之一,名噪一时,自明至今的威海志书均有记载。村里50岁以上的老人,都能眉飞色舞的对其加以描述,但又都以非常惋惜的心情对它的被毁表示遗憾,这更增加了笔者的好奇心。在村委刘书记的按排下,由村民带路对董氏山园进行了一次寻古。

在村委办公室后身,有几座被果树拥绕着的民居,在村民的引领下,弯弯转转,低头闪身地穿行在由各种果树枝蔓覆盖的房头小道上,前行不远就到了原董氏山园的旧址。说是旧址实际上已看不到旧的遗址,只看到一棵棵果树,果势逼人地生长着,一幅超凡脱俗的样子,在它们身上读不到任何历史的痕迹。但果园后面的一棵石榴树却让人眼前一亮,石榴树赛着伴儿向上长出三个挺,其树挺是曲扭着向上长的,虽不算太粗,但可见其形态苍老,这是石榴品种中较为珍贵的一种。据村民讲,这里原来有一棵更老的老石榴树,长得极其苍劲虬盘,树冠覆盖半个院落,果实累累。大跃进时期被割。老树被割几年后,又自动地生长出几个芽条,经近50年的自由生长变成了现在的模样。

石榴树的北面和东面有几段颓垣断壁,沮丧的呆在地面上,静静地忍受着岁月的鞭挞,被埋在树叶下石砌的楼基依稀可辨,可惜只能通过基石想象当年的雄伟了。向南不远,在民居的后檐下躺着半截汉白玉石残碑,残碑是原碑的上半截,上面工整地阴刻着小楷碑文,由于碑面没有较大的风蚀,所以碑文仍然清晰,透过表面的灰尘可以基本读出上面的文字。据说这是清同治年间董氏后人重修山园时,立在八角楼前的两座石碑之一。在这两座石碑中左面的一座刻有《山园记》,右面的就是这座由修建者董祚所做的《地僻诗》三十首。现在的残碑上可以看到《地僻诗》的第十三至第三十首的上半部分。阅读半截诗文,犹如同远古的文人骚客对诗,我念上半句,古人念下半句,真是有趣。旁边有两块较小的青石碑,被有责任感的村民,将有字的两个面,面对面合起,中间隔一蛇皮袋子,错开两碑,碑文历历。几座民居的房前屋后,不经意的堆放着一堆堆建筑物上遗落的瓦当,图案清晰、工艺精湛,掂在手中犹如托起尘封的历史。

董氏山园是何人、何时所建又于何年何时所毁,带着相关的疑问,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

后来笔者找到了《山园记》碑文,据山园主人董祚昌《山园记》介绍,董氏原籍是“南直濠州虹县斗门村人,先世始祖随明太祖起义,遭土木之变没于疆场。四世祖于正统间外选威海,遂世居威海焉……离城而西十五里买福德庄又东五里治别墅,基里口山焉。”董祚昌对此处自然风貌也进行了丰富的描述,称此处“四面山合,一径斜穿,飞峙流泉,鸟啼花落,四时堪怡,不亚武陵桃源。”“此地山峰无数:乾地有佛儿顶,峰头圆静,半崖天际;坎地有铁拐山,势如双髻,飞瀑千寻;艮地有布袋庵,古布袋和尚修养之所,尚有石洞石塔遗址;震地有麟角口,一峰耸天,两岩对峙,只容单骑;离上一山,直插天表,嶙峋异常,白云缭绕,仙人出没之窑……;坤山土冈,逶曲回抱水口,形如鸟舌鹤胫罗列其上;兑山名小西山,峰高难攀,三摩净地,此皆天成地造,非人力所能为也……”

据1986年《威海市志》记载:明成化年间(公元1483—1500年),时任威海卫指挥佥事的董逊(董氏第五代传人),在后里口始建董氏山园,以后世代增建,至清初,董氏十代孙董祚丰、董祚昌、董祚远续建而成,历时约150余年。清雍正四年,董氏十二代孙又修缮一次,《威海卫志》(清乾隆本)记载:“(明)董指挥建兰若于此,饶台榭林木之胜,雍正四年庠生董渊重修”。庄园规模宏大,建筑考究。园门西南,门庭高耸,朱漆大门可容五人并进。园内假山怪石,精巧布置;奇花异卉,流彩溢香;灌乔树木,浓荫蔽日。山泉奔跃于石罅之间,鸟鸣婉转于密林枝头。花树丛中,则有亭、台、楼、阁、池、洞等错落其间。发香庵、八角楼、蟠桃宫、奎星楼、降魔殿、长春洞、翠虚洞、慈悲池、双翼亭、奉国祠、来西阁、乐真亭、志善亭、火德殿、地藏宫、白衣亭、佛眼池、观音堂、土地祠、明威庄、含虚园等20处精巧、宏丽的建筑逶迤掩映于浓绿丛中。

董氏山园中的所有建筑,以八角楼最为有名。八角楼因楼身呈八角而得名,有上下两层,上层塑玉皇大帝,两旁是风雨雷电四天神;下层为阎罗泥塑。楼的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四面各置一门。皆饰红漆,其余四面各开窗户。屋檐系彩绘雕镂,屋脊塑有龙兽,墙壁上有罗汉浮雕,整个建筑风格别具。在阁楼上,凭轩远眺,山拥翠浪;俯身近观,万紫千红。楼前植山楂树,两支高过人的汉白玉石碑分立楼门两旁,就是前面所提到的两座汉白玉石碑。

据王家疃老人讲,山园在明末曾遭火灾,近代又遭受三次大的破坏:一次是解放初期,人们拿绳子套住了泥胎,将神仙一个个拉倒;再一次是大跃进年代,人们拆了楼上面的砖块去建高炉,大炼钢铁;最后一次是“文革”时期,“红卫兵”们把仅存的八角楼、火神行宫和文殊菩萨殿等所有文物扫荡殆尽,刻有《地僻诗》的石碑也被拦腰打断,现只能见到上半截。

如果说董氏山园是已经逝去的辉煌,那么龙爪槐却是从历史的尘埃中走过来的活标本。龙爪槐位于王家疃南河对岸的一户董姓人家门前。自村委西行50米,在柏油路的对面有一条自里口山腹地直淌而下的小河,越过由碎石砌成的漫水石坝,到达河的对岸。沿着“之”字型的泥土陡峭山路上行,便出现了一块小小的开阔地,开阔地上是一望无际的苹果林。沿着由挂满果实的苹果树蔟成的小道前行不远,便来到了这户人家门前,一棵巨大苍老的龙爪槐岸然挺立于门前的果树从中。据《观赏树木百科》介绍,“龙爪槐又名蟠槐,落叶乔木,主要生长在中国的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其木质坚硬,可制作船舶、车辆、器具、雕刻等,是槐树的变种,主要用于公园绿化。”可是威海这块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冬季干燥寒冷,怎么就长出这么一棵巨大的龙爪槐呢?从外形看这棵龙爪槐也确实苍老,本来生长年代就很久远,再加上龙爪槐的枝都是弯弯曲曲向下生长,像东史郎的头发,稀疏苍凉,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妪,目光深邃地向世人昭示着它不平凡的资历。

爪槐树,身高约12米,主干高约5米,树冠遮地有半亩多,树粗如瓮,皮似瓦楞,树的齐胸处豁豁然烂出了一个大洞,里面由腐烂形成的树沫随树汁外流,令人生悯。通过树洞可以窥管出龙爪槐的体弱多病。树干与树叉的交汇处长出了一个形如大象头的树“疙瘩”,象鼻子是由上面的树叉向下又扎进树体形成的,眼睛、耳朵都非常清晰,神态逼真。据这户人家的主人65岁的董文茂老先生讲,他家的老祖先在很久以前就来到这里给人看山,后来祖先们挑着篓子从山上捡来石头在此处垒起了房子,居住了下来。我们注意到董文茂家的房子确实古老,墙壁多是用一抓大的石头砌成,连房脊上的出檐都是由石片组成。石头虽然块小色杂,但垒筑却异常坚固,历经几十代,到如今也没出现开口、变形的现象,有如古罗马城堡。老董说,他爷爷听他爷爷说就有这棵龙爪槐,到如今已有400多年,生长极慢却很茂盛。1960年威海地区闹灾荒,人们将山里能吃的绿叶全部撸光后,就盯上了这棵硕大的龙爪槐。饿疯了的村民一拥而上,将该树的叶子全部撸光。董家人拦也拦不住,自此这棵爪槐树像是薅光了毛的秃鸡,免疫力受到了严重影响,抵抗力下降,年年生虫子,一病不起,而这之前是从来不招虫子的。为了保住龙爪槐的性命,董家人就每年向树上打药,这样才使其勉强的活了过来,不过这棵树再也没有向外生长,始终绵在这里。1995年8月出版的《威海市区村庄大全》王家疃篇中,对龙爪槐也有简略描述,称此树有200年树龄,与董文茂的提法相左,但其真实年龄有待专家考证。同去的商春波指着一个干枯了的大树叉问老董,这是怎么回事。老董说:“10年前山下有个人害腿疼,一个路荡子医生传了个偏方,说是在爪槐树上折个树杈烧水烫就能治好他的腿疼病,这个人便拿着镰刀,在能够得着的树杈上砍了几个枝拿走了,腿疼的人不知好没好,可这个大树杈再也没有发叶,逐渐的就这样死掉了。几十年来这个死杈一直就这么干干着,真叫人痛心。”看来这个树真是有灵性,具有自残的能力,别人折了它的手指,它竟然将大臂都舍弃了。由于这几年一直没有向上生长,龙爪槐的根部发出了几个枝桠,现在已杯口多粗。可奇怪的是新芽长出来的竟不是爪槐,而是那种常见的豆槐。老董说他这几年试了好几次想在这个新苗上靠(嫁接)爪槐,但都没有靠成。看来这棵龙爪槐最早是用豆槐嫁接无疑,这说明早在400多年前先人们就掌握了这高难的嫁接技术了。

老董说,几年前省里来了几位的同志,在他们仔细的查看了这棵树后对老董说:“这棵树很珍贵,一定要好好保护,千万别再出现任何差错,这种树长这么大、年代这么久远,在山东省也绝无仅有。”但是我查阅了前几年威海市林业局编撰的《威海古树》,上面却没有将此树篡录进去,真是遗憾。这本书可是记载着威海三市一区100年以上的古树的呀!如此苍老奇特的龙爪槐应该载入《威海古树》的史册。

里口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有着上百种动植物,但龙爪槐是所有植物的鼻祖,随着“广福寺”的兴建,旅游规模的扩大,我想将此树开发出来,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十分必要,这对提高王家疃村的知名度也非常有积极作用。通过同老董交谈得知,北面这条6公里长、6米多宽的里口山河,祖辈就没修过桥梁,一到大雨大雪天,与河对岸就彻底隔绝。每到雨季,山上的石头被山水冲得顺着河流直滚,河水稍微一涨,人就无法到达对岸。每到收采水果的季节,他们都得将水果一担一担地往村里挑,再运到城里去卖,交通十分不便,我想如果村委或有关部门,出资架一条象样的桥梁,开发出龙爪槐这个旅游景点,让南岸的水果顺利出山那该多好。

离开里口山已近傍晚,遥看群山跌宕起伏、云蔼氤氲,下山的小路象一条彩练一样在车后飞舞。余晖中的村舍炊烟袅袅,晚霞照耀下的果树枝叶摇曳,果实与夕阳交相映红。哦,人们梦想中的世外桃源原来就在这里。


 
  精品推荐
  活跃会员
  征文启示
    尊敬的广大文学爱好者,文登之窗原《文学读书》栏目现经过改版,已更新为《文登文学》,广大新老文学爱好者可在本栏目下方的"文学爱好者专栏"中根据作品分类发布文学作品。具体方法如下:
    1、点击"会员注册",填写用户名,设置账号密码(此账号可在新区论坛中通用)
    2、以前曾经在原《文学读书》中发布过文章的老用户,可使用原来的用户名,但需要重新注册密码。
    3、点击"登陆发布"选择主题分类,发布作品。
    欢迎广大新老文学爱好者积极发稿。如果想加入文登作家协会,可与陈秘书长联系。
    联系电话:13563141866



copyright© 2014 文登之窗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编号鲁B2-20100020号
 电话:0631-8985020  鲁icp备090749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