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之窗首页 - 资讯 - 供求 - 招聘 - 房产 - 婚庆 - 家居 - 汽车 - 法律 - 健康 - 企业 - 摄影 - 书画 - 文学 - 收藏 - 周易 - 美食- 社区 - 优惠券
首 页 文登作协
作协简介 组织机构
作协章程 作协成员
文坛动态 文登作家专栏
小说 诗歌 报告文学
随笔 戏剧曲艺 文学评论
文学爱好者
小说 诗歌 随笔
散文 杂文 游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登作家专栏 >> 陈强伦 >> 散文随笔
梧桐庵感怀
作者:陈强伦

文登摄影家协会在界石镇梧桐庵村又设立一个摄影创作基地,以吸引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共同感受文登的山水文化,扩大文登的知名度。

7月6日举行了揭牌仪式,邀请了威海、乳山摄影协会及爱好者、文登部分艺术协会负责人。文登电视台、文登大众报也进行了报道,现场热闹非凡,我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

梧桐庵是昆嵛山里不大的一个小村,叫庵,也名副其实。自楚砚口沿去往无染寺的硬化路西行,不远路北就是。但无人引领你很难发现此处还有村庄,所有民居全被绿树红杏包裹得严严实实。东西两面各有一座小山包对峙,后面有一座高大的山崮依托,整个山形,有如一个高靠背椅子,村子就爬在这个椅子圈里。一条进村山路自东面的山半腰进去,在村中央打了个滑戗,又从西面的山半腰出来与村南向西的硬化路面形成了一个“b”字。这种形状的村路恐怕唯梧桐庵村独有。

摄影基地设在村后高处的一个民居里。高大门楼,院内东西平房,青石、青砖、青瓦的北屋窗后,正对着后面的山崮,犹如一幅国画挂在窗外。房子周围全都是杏树,黄澄澄的杏子看着让人眼馋,村民告诉我们想吃哪棵树吃哪棵树,尽管自己摘。

在村民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屋后的高大石硼上。举目四外,一个个形态各异的巨石,孤立无援地立在山间,由于常年雨水冲刷,土落石出。巨石与巨石之间阻隔处一块块小地,种植着花生、芋头等作物。这种地块俗称“瓜埯子”,是山里的特有的土地结构,耕作起来十分碎琐。据说生产队时期队长领着社员一起在山地里劳动,当天晌时队长一声令下“放工”,社员各自撅起自己的“粪篓子”准备回家吃晌,结果发现,每人的粪篓子底下还压着一块小地。地块之小可想而知。

梧桐庵村后这座气势恢弘的山崮,与周围的群山混为一体,又个性鲜明。古称龙头崮, 因酷似龙头而得名。龙头崮的顶端由一群石笋状山石组成,最粗的一柱挺立在西端,像龙的犄角,其余的几柱自西向东依次排列,好像被强劲的东风拨动一样,一齐向龙角倾斜、簇拥,有如龙的项鬃。自龙头向东一座座山峰,绵亘相属,秀异峭拔,高低起伏,一字排开,西高而东低,活脱脱一个苍龙的身躯在大山深处舞动。龙头则极威严地昂首前方,俯视梧桐庵。

正对梧桐庵南面的这座山更奇,远看好似一个巨大的华南虎,静卧假寐,被称为卧虎山,如果说北面的龙头崮是古代流传下来的山名,那么南面的卧虎山则是今年刚由商春波先生起的名字。商春波对卧虎山似卧虎的发现纯属偶然。村民在此类代居住竟熟视无睹。

2008年樱桃节商春波来此采风,陶醉于这里的风光山水,更相中了村后的这所古朴的民居。几经交涉,最终被其租下作为摄影家协会的一个创作基地。他几次举目南山,越看越像一尊卧虎,于是找人来看,所见之人端详之后,均觉神奇,整个山体与卧虎无异。

与后面这尊头西尾东的腾龙相反,卧虎是头东尾西,东高西低,山的最高点就是虎的头顶,隐约可辩虎耳,正面可微辨前额上的虎“王”,老虎两目迷离,神态安详,鼻子和嘴轮廓鲜明。其身体形状被大山刻画的活灵活现。脖颈凹陷、脊背隆起,流畅的线条曲折而下,停留尾根处。因卧,在腹地挤出了一个大肚子。“大肚子”的前后各有一个弯状山形与主体相连,怎么看都像老虎静卧时卷曲胸前的四肢。老虎毛就是遍布全身的松树,密密层层,给人绒嘟嘟的感觉。可惜现在这个季节看全都是绿色,也许到了深秋,就会有黄棕等颜色夹杂其间了,那时将更加逼真。看着这座虎山,有如欣赏一幅虎图,越琢磨越有韵味。

后有腾龙前有卧虎,中间一块小盆地,如此神奇的地方,是哪个先人选而居之的?一个到处都是松、柞树,水果树,而不见一棵梧桐树的小村为何就叫做梧桐庵?带着这些疑问我访问了曾任过村支书的于先生。谁知这一问竟发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

据于先生讲梧桐庵全村基本都姓于,是从大水泊搬过来的,他们的祖先是清乾隆年间著名书法家于方石。北京故宫的 “太和殿”三字就是于方石写的。他的儿子于书佃也是个大书法家,济南“大明湖”三个字就是于书佃所书。搬到梧桐庵来定居的是于方石的四子于书杰。

于方石当时是大水泊的大户人家,其土地山岚遍布文登各地。在昆嵛山龙头崮一带有于家的大片山岚,为看管这片山岚,于家在此建房,雇人看山、开地、收租,夏季来此避暑。于方石有四个儿子,于书杰排行老四,因从小娇生惯养常得三个哥哥照顾,因此养成了跋扈     作风,性格绞齿。弟兄四个分家时,大家就想叫他到这昆嵛山里来,但又怕他不肯,于是三个哥哥想到了抓阄的方法,讲好谁抓到了“去”字谁就得去。他们在四个阄上都写上了“去”字,待抓时,三个哥哥故意抢着要先抓,老四推开三兄,上手便抓,结果自然“去”字在手。三个哥哥一齐起哄,共同祝贺,老四无话可说,举家搬到了这里。经几代繁衍,族旺枝繁,村落发展很快,至解放初已发展到了30多户。至于为何叫梧桐庵,村民说:于书杰字桐庵,经常口称吾桐庵居住处,再加上当地一般称山上的小村为庵,也是巧合,所以这里就演为梧桐庵,延续至今。

梧桐庵的背后竟有这等故事,真让人始料不及。回家后,查阅资料,结果在1996年出版的《文登市志》第五章《村庄》中找到了答案。其出处与于先生所述无异。

那么于方石、于书佃二人,历史上是否有记载?1995年出版的《文登学人》第一册古代人物中,有关于于方石、于书佃的记载:“于令芳,字萁来,号方石,大水泊村人,乾隆甲午附贡,赐翰林院检讨。主讲永平府敬胜书院。工书法。包世臣评清朝书法,将其列入能品。著有《勤贻堂稿》、《蔚斋试草》、《古今文古近体诗》、《四书讲义》、《族谱书话》共18卷。其诗选入《山左续诗钞》。”但“太和殿”是否方石所书,无载,故不敢枉传,待考。

“于书佃字泉南,于令芳之子,嘉庆间举人,任济南学府训导。工书法,名重一时,包世臣评其书法续入能品。济南”大明湖“三字为其所书。”

小小的梧桐庵原来出自书香门第,官宦之家,难怪这里风水这么好。

祖先的恩德一直阴惠着这里的后人,梧桐庵人一直过着食足衣丰的生活。由于身处大山,物产丰富,即使灾荒年景这里也能安然渡过。改革开放以来,村民们积极发展果业生产,大量栽种果树。既退耕还林,保护了自然环境,又给村民带来了不小的收入。60多户村民们的宅基周围及责任田里,全都栽种着樱桃、杏子、李子、桃子、柿子、苹果、梨等果树,全村约有果树4万多棵,户均600多棵,光水果收入人均就有3000多元。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村民用上了自来水,村里建起了图书室、便民洗浴中心,就连城里人使用的健身器材在梧桐庵村也能看到。自春天樱桃节开始直到深秋,每天都有城里人到这里来吃仙果,观仙境,当一回仙人。

相信通过文登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的开设,将会有更多的外地人光顾梧桐庵,梧桐庵的知名度会进一步提高,梧桐庵人的生活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梧桐引来金凤凰,山庵未来更辉煌。


 
  精品推荐
  活跃会员
  征文启示
    尊敬的广大文学爱好者,文登之窗原《文学读书》栏目现经过改版,已更新为《文登文学》,广大新老文学爱好者可在本栏目下方的"文学爱好者专栏"中根据作品分类发布文学作品。具体方法如下:
    1、点击"会员注册",填写用户名,设置账号密码(此账号可在新区论坛中通用)
    2、以前曾经在原《文学读书》中发布过文章的老用户,可使用原来的用户名,但需要重新注册密码。
    3、点击"登陆发布"选择主题分类,发布作品。
    欢迎广大新老文学爱好者积极发稿。如果想加入文登作家协会,可与陈秘书长联系。
    联系电话:13563141866



copyright© 2014 文登之窗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编号鲁B2-20100020号
 电话:0631-8985020  鲁icp备090749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