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常到《文登摄影》与商春波闲聊,对商公室内摆设颇感兴趣。里面古色古香的家具、宏大气派的茶台、各个时期的茶具收藏,都令人耳目一新。特别是墙上不时更换的名人字画、名家摄影作品,更让人目不暇接。每次问起墙上佳作出自何人手笔时,商公总是津津乐道,当问起其中一幅时,商公更来了兴致。
这幅字在中间上下排列两个篆书大字:“商宫”,四外分布着各用真、草、隶等各种字体写就的小字:“商宫雅曲伴茶香,曲伴茶香沁腑肠”。当时我理解的意思是到商春波雅居喝茶听曲,曲伴茶香,沁人腑肠。但经商公一指点,细细品来,里面却蕴藏着大学问。
“商”与春波之姓是同一个字不差,“宫”亦可夸张地指商春波住所豪若宫殿,但其实不然。“商”与“宫”是古代乐谱中的音律符号,据查中国古代演奏乐曲也是有谱的。古代乐谱只有五个音,被称为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是五声音阶的五个级,相当于现代简谱中的1(豆)2(来)3(米)5(扫)6(啦),这是唐朝以前的记音法。唐朝以后的五声音阶为“合、四、乙、尺、工”被称为“工尺谱”。
远古五声音阶上的“商”相当于简谱中的“2(来)”,“宫”相当于简谱中的“1(豆)”。原来,此意为听着商宫古谱演奏的乐曲,品着大山深处采摘的香茗,良辰伴着美景,雅曲伴着茶香,有如置身红尘之外,逍遥超脱,神情得悦、肠腑得润,悠哉,悠哉。但这是一首回文诗,正读时 “商宫雅曲伴茶香,曲伴茶香沁腑肠”。如果自后向前回读即可读成:“肠腑沁香茶伴曲,香茶伴曲雅宫商。”语序虽颠倒,但表文达意主题不变令人称奇,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经查资料得知这叫回文诗。回文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体裁。自西晋以来,历代诗家争相仿效,在回文诗的创作上各擅胜场,名领风骚。如庚信、白居易、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秦观、高启、汤显祖等,均有回文诗传世。经过历代诗人的开发与创新,回文诗出现了千姿百态的形式:有连环回文体、藏头拆字体、叠字回文体、借字回文体、诗词双回文体等等。我想这种语言回转游戏,只有中国文字能摆弄出来,其他任何国家恐怕都望尘莫及。
我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我为我没学好中国文化而愧憾。
那么,创造此幅书法的高人是谁?据春波兄讲,此人名叫傅瑞亭,是山西人,在山西曾任过县长。几年前被文登市作为人才引进,曾为文登的建设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现闲赋在家。他学底深厚、酷爱书法,常与文登文人切磋交流,但留下的墨迹不多。春波兄室内这幅大作可为弥足珍贵,就挂在《文登摄影》会刊编辑部的西墙上。诸位文君不妨前去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