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的抱龙河在与柳林河交汇后便结伴而行,一路向南奔向大海。当行到麦疃后村西时被一座小山阻挡,于是便倔强地绕过小山,向西划了个大弧,东拐再向南冲出了一个大大的“几”字,又滔滔而去,于是这座小山便被抱龙河三面围裹了一下,河圈村就座落在这个大“几”字的最深处,三面环河一面临山,河圈一名由此而得。
河圈明朝建村,由于闭塞,这里仍然完整地保留着明清时期极具胶东特色的民居建筑,全村140余户。改革开放前一直延续着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由于地处大河环围的文城最西端,这里一直是贫困闭塞、荒蛮落后,民房不成排、土地不成片、村容不整洁、村路不平坦,雨天烂泥溏、干天尘土扬,村里姑娘往外嫁,青年难把媳妇将。
2004年,环山街道办事处在该村的东山上建工业园,现代机械的轰鸣,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卖了几亩薄地,村里有了点收入,但是这并没有给村里带来多大的转机,村民们唉叹地说,咱河圈村何时能走出这个穷圈子。
大自然将村子圈在贫困里,也将落后圈在村子里,要把贫困扔出圈外,让文明走进圈来,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引路人。
于爱民这个含义深刻的名字,也许命中注定他要在村里体现一番爱民的举动了。
于爱民50刚过,个头不高但精明干炼,学历不高但充满智慧,话语不多但掷地有声。这个土生土长的河圈人,在当书记之前其实户口不在村里。他青年时在村里干木匠,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因技术不错,被社办厂选中进城当了一名工人。经过几年的刻苦努力,由工人一步一步走上了企业付总经理的领导岗位,在他们的带领下,该企业一度成为当时文登的支柱产业,在全国都非常有名,上交利税一度位居文登市前矛。他也是比较早地富裕起来的一批人,户口也由乡下起到了城里,成了村里风光人物,较早就有私家车,每当节假日,当别人还踏着自行车回家时,他已经开上了汽车,但开车进村成了他最烦恼的一件事。
诺大一个村庄,只有一条宽不足3米的村路进出,连收购农产品农用车都进不来,弯弯曲曲,路障遍布,轿车就更开不进村。有一次回家遇上雨天,他的车子竟深陷在烂泥里,动弹不得,一身泥水的于爱民发誓要将村里的路修好,为老百姓造福。
2007年,44岁的于爱民在事业正辉煌的时候,做了一个让圈里圈外无法理解的举动:辞掉知名企业付总,放弃高薪收入,舍弃城市户口,毅然回村干书记,领导圈里父老走出圈子、走向文明,体现自己的爱民价值。
他上任后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旧村改造,修整村路、治理脏乱差。
河圈村村庄古老,房屋陈旧,相互交错、排列无序,狭窄的街道上堆满了村民的利益,房前屋后种植着微薄的希望。开会动员拆移杂物,无人行动。但于爱民并没有动粗,也没有使硬,更不强制,他认为只要人们的观念转变了,改造旧村貌会成为自觉行动,解决人的问题需从思想入手,解决家庭的问题需从主妇开始,他知道在农村一般都是妇女说了算。于是他带领全村的妇女走了出去,到西霞口去开扩眼界。他带领的妇女观光团不是去看山看海看动物,而是去看西霞口的村容村貌。在西霞口,走出圈外的妇女震惊了,怎么同样是农村,人家的农村面貌整治得就那么好,象个大花园一样,我们村竟就象个破猪圈。女人都是爱美的,也有模仿的天性,“可搞成人家那样,得有钱呐”,妇女们感慨地说。“只要你们愿意搬走那些破盆烂罐子,钱的问题由我来解决”!于书记康慨地说!
说干就干,妇女们回村指使自己的丈夫儿子,拆掉垒在门前房头的鸡窝、猪圈、车棚子;搬走泥堆、粪堆、烂草堆,扛起锨镢镐头汇集在大街上,于书记一声令下,人们清路基、挑水沟,铲高填洼,拆多补缺,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旧村改造大会战。
村民们是动员起来了,但资金从哪来,于爱民率先从自家拿出80多万元。一看书记把自己的钱拿出来了,村民们也纷纷捐款,每家每户少则500多则2000,几天功夫捐了10多万元,这真是人心齐力无比,只要把事干在村民的心坎上,便会一呼百应,如绕村的抱龙河水势不可挡。于书记又再接再励向社会筹集资金20多万元及各种花卉苗木、石桌、石凳、石条、健身器材等。工程自2007年10月起至2008年8月结束,共硬化村内主要街道1.5万平方米,绿化3万多平方米,村内栽种各种花卉苗木6万多株,村外栽植杨树3万多棵,村里绿化5500平方米,村外绿化21.6万平方米,增设健身小广场三处,开辟是球场一处。现在的河圈村有着别村无法比拟的艺术美感,有着别开生面的艺术感染力,村路平坦宽敞,却因势利导,因地置景;房屋散漫错落,却曲经通幽,一步一境。青石灰砖的古民居,鲜花促拥,相映生辉;灰头土脸的老房子绿树索绕,情趣盎然;拐弯抹角处奇花妆缀,小景成趣;一个个小花坛或独立或成片,或滴着翠绿,或透着娇艳,三五村民小聚一处或闲聊或健身,或自得悠闲,或惬意洋溢,嘴里除了家长里短,谈论的最多的还是他们的爱民书记。
村民们的居住环境改善了,精神生活也应得到有效提高,建设文化大队院,是于书记上任后的第二大动作。他常说,人们的精神生活丰富了,心情好了,打架斗殴、惹事生非的自然就少,用文化引导文明比口头说教要强得多。于是他冲破种种阻力,在村中心地段建了一个占地700多平方米集老年活动室、青年妇女之家、图书馆、卫生室、便民超市、便民洗浴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文化大院,成立了文化活动队,购置了音响设备,使村民足不出圈便可享受城里生活,世世代代被大河圈住的村民不用出河便可在村里洗上热水澡。
村容村貌整治好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工付业生产是于书记上任后的第三个大动作,他先后筹建起了砖厂、造纸厂,开设了沙场,年可为村集体创造可观的经济收入。目前他又在村南开辟了一块建设用地,正在建设一处规模不小的新居民小区,可为村里的大龄青年解决住房问题又可增加集体收入。
河圈,这个千百年一直被抱龙河圈住的小山村,终于走出了小圈子,融入了大世界。几年来前来参观的省地市领导和群众组织络绎不绝,外面的人认识了这个小圈子,小圈子里的人也看到了外面的大世界。圈外人惊叹不已,圈内人扬眉吐气!再过几年,相信于书记会做足大河的文章,会引导村民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开发生态旅游业。他定能利用圈河,做大河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