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不糙,有年些没捞着搁电影院子坐着看个电影了,这回又找着当年的感觉了,不糙,不糙。”这是御临房产在文登人民剧场举办的电影周第一场散场时,有位60摸样的人对着他的老伴发出的由衷感慨!
是呀!我也有同感。当我有幸得到两张电影票,与妻同坐幕前,看着熙熙攘攘走进影院的人群;听着吵吵嚷嚷议长论短的声音;等待着慢慢腾腾的放影员关掉照明的时候,马上就有一种时光倒流,重回当年的感觉。毕竟50来岁以上的人是伴着电影长大的,他们的业余时光基本在电影院里渡过的。
小时侯陪着爸爸妈妈看电影,电影院是共享天伦的地方;读书时学校包场电影给学生看看,电影院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年时期男女相约一起去看场电影,电影院是谈情说爱的场所;参加工作后工会组织职工在影院包场电影看看,电影院是活跃职工文化生活的阵地;婚后,领着孩子到影院看电影,电影院是消磨枯燥时光的去处。
回顾文登的影院文化,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昌盛期、饱和期和衰退期。建国初期至70年代末,文登只有一处综合性文化娱乐场所——“职工俱乐部”。这是当时文登的文化中心,座落于现在的博物馆对面,后建金都大厦时被拆除。这里每天晚上都放电影,每天都有排队买票的人群,经常看到“客满”的小牌高悬窗前。那时谁认识电影队的人可算有了大门子,能搞到票不说,还可成为在社会上炫耀的资本,这是昌盛期。文登真正意义的电影院是至今仍在的“文登电影院”,该电影院建成于1980年共有座位1190多个,有双人座,鸳鸯座及小包厢。设施比职工俱乐部上升了很高的档次,这时的电影票也有了很大的缓解,晚上、白天均有演出,也不用剪票入场,而是敞门入场,对号入座。这个时期,国内外优秀影片均可看得到,并且还可欣赏到身临其境的立体电影。买票不仅不用排队,还常有座不满的时候,这是饱和期。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的开通,人们可以坐在家里足不出户地打开电视看电影,电影院生意明显萧条,观众寥寥。全国各地的电影院纷纷改变经营模式,另谋出路。自90年代中期文登影院被列为危房后,“文登电影院”大趸关门大吉。从此,10年来文登人民再无影院可进,与坐在影院看电影这种消闲方式彻底拜拜了。
人类都有猎奇心理,正如吃惯了大鱼大肉又换了粑粑、地瓜、菜豆沫一样,头几顿肯定是不放筷儿地吃。据御临房产项目经理黄靖云先生讲: 这次电影周,900多个座位的人民剧场,场场爆满,4月20日晚上下大雨,也有700多人前来看电影。这出乎主办单位的意料,也出乎文登本土人的意料。
举办电影周本是御临房产的一个促消活动,与其他促销活动相比,为何影院文化如此受到广大市民的青睐,根本原因是主办方对文登文化需求的洞察。御临房产副总经理潘碧珍说:我们来文登三年多了,感到文登什么都好就是夜生活馈乏,晚上没有个象样的活动场所,想看个电影连个影院都没有,一到晚上显得城市死气沉沉。外来人士一语道破。
改善文登的文化现状,丰富文登的夜生活。恢复和发展影院文化事业,也却实到了势在必行的时候了,影院文化,不仅中老年喜欢,青少年也非常喜欢,就有一帮80后在出了电影院后议论说:“在电影院里看大片就是比在电脑上看效果好,既清晰大气,又有震撼力!”
听听,恢复发展影院文化是不同年龄段的需求,活跃文登的文化生活是改革开放的需要,是繁荣文登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上下各界的共同努力,可谓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