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的正月初四上午九点,我乘车到昆嵛山里去拜访一位朋友。
论节气才是“五九”第四天,按说应该是寒风凛冽,冰雪盖地的季节,然而今天的天气却特别好。天气预报说是,“文登,晴,2.C至7.C”,早上那层薄纱似的雾气被火红的太阳早就吞掉了,给人一种春天的感觉。
不到十点就进山了,我从车窗上向外看,以前山里那条又窄又陡的小道,如今变成了平坦宽阔的水泥路。远处的“泰薄顶”清晰可见,似乎就在眼前。山谷的后坡,春节前下的那场大雪,还没完全融化,而山谷北面向阳的山坡上却没有一丁点雪迹,在阳光的照耀下,蒸发着热气。路边山谷里的溪水潺潺,虽然百花还没有长出蓓蕾,冬眠的动物还没有开始苏醒,枝头绿意也只有那么一星点儿,若有若无;可是我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来到了昆嵛山里。真的,我确确切切地听到了春姑娘那轻盈的脚步声。
朋友的住处在溪水边的一块平地上,离村子不足二百米。一下车我就听到村子里有锣鼓声。朋友说:“村里正在唱戏,请的市艺术团来演。”
我说:“了不的,这山沟里,剧团也来演戏?”
朋友笑了,“现在昆嵛山里这些村子,都富得流油,请剧团花个叁仟伍仟的,他们不在乎!”
朋友请我到屋里喝茶,我被山里的景色所吸引,便说:“先到山上看看!”
朋友说,“现在山上没有什么看头,春、夏、秋三季,这里的景致最美,等到五月份樱桃熟了,你再来!”
我知道昆嵛山是胶东半岛盛产樱桃的地方,这里的樱桃品种多,味道美,产量高,每年五月份举办一次“樱桃节”,国内外的旅客络绎不绝,可是现在山里的樱桃树连花骨朵都没有。
我向四周瞧了瞧,说,“不,现在有现在的妙处!”
“那好,你想看什么,我陪你!”朋友热情地说。
我指着远处山坡上的一片塑料大棚说,“这儿也有蔬菜大棚?”
朋友说,“那不是蔬菜大棚,是樱桃大棚!”
“樱桃大棚?”我从没见过樱桃大棚,便好奇地说:“走,过去看看!”
朋友陪我来到大棚内,对正在给樱桃树喷药的中年男人说:“老洪,人家都去看戏了,你怎么没去呀!”
老洪转过身来笑着说,“我去看了一会儿,刚回来,我急着给树打药!”老洪看见我说,“这位是——”
“这是我的一位朋友,从城里来,他从来没见过樱桃大棚,过来看看!”
我对老洪问过好之后说:“洪师傅,你什么时候开始给樱桃扣大棚?”
老洪边喷药边说,“去年,这种新法,兴起才两三年时间!”
“洪师傅,你这大棚投资不少吧!”
“我这些树,得靠两万吧!”
“哪收入呢?”
“去年这些树,去掉成本能剩两万伍!”
“比普通树收入多吧!”
“那当然了,就这些树能多收入一万来块!大棚的樱桃上市早,去年刚上市,一斤卖到近20元,普通樱桃才卖10元,几乎多一倍!”
老洪指了指旁边的马扎子叫我们坐,朋友坐下了,我没坐,而是凑到樱桃树下仔细地观察着。那密集的枝条上,挂满了花骨朵。那些花骨朵就像少女的红嘴唇,可爱,可亲。望着这满树的樱花,我忽然想起了北宋时著名诗人宋祁的两句诗:“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临走时我对老洪说:“祝你樱桃大丰收,今年发大财!”
“谢谢,等樱桃熟了,请你来吃樱桃!”老洪笑了,脸上像开了花。
从老洪的脸上我看到了丰收的希望。
走出樱桃大棚,我们向朋友的住处走去。这时从村头走出不少人,朋友说,“大概戏散了!”
我看到两辆手扶拖拉机从村里出来向山上开去。朋友说,“他们是向山上地里送粪,准备春耕!”
又走了几步,看到三位年轻的妇女,穿着新衣服,手里提着小篮子顺着山路走来,朋友说,“她们是到山上去挖荠菜!”
我惊奇地问,“现在有荠菜?”
“有!”朋友说,“这山里向阳的地方荠菜正旺,拿到城里去每斤能卖10多元!这昆嵛山里到处都是宝呀!”
我点了点头,边走边把目光投向路边的山谷小溪。小溪清清朗朗,像青春活泼的少女,欢快地,嬉笑,跳跃,歌唱着向山下流去……溪边石缝中的小草,偷偷地探出了头,见了人好像有些羞嗒嗒……
和煦的阳光照在山谷里,一股暖流涌来,带着新生、发展、繁荣的无限生机……
昆嵛山里春来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