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福山革命纪念馆周围的空地上或沟壑里,生长着一小片一小片的竹子。虽然,它没有江南竹子那样高,但却笔直挺拔;尽管,它不如南方竹子那么粗,但也有碗口大小的,这使我十分诧异和欣喜。
竹子本是江南的植物,居然在气候干冷的天福山扎了根,竟能经受起北方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和风雪的侵袭,不禁让我油然而生敬意。
在人们的印象中,竹子跟北方的松柏一样令人十分怜爱。这不只因为它碧绿常青,英姿勃发,耐严寒,平衡环境,更由于它一身忠骨,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竹子全身都是宝,刚出土时它称为“笋”,是最佳的美味食品。竹子成熟之后,它像北方的木材一样是南方的主要建筑材料和制药原料。
竹子的丰功伟绩和奉献精神,创造了一种境界高尚的人文精神,人称“竹子精神”,在中国传统的“岁寒三友”中,竹子名列其中,在著名的“四君”里,也有竹子的位置。无怪乎历朝历代咏竹、赞竹、颂竹的诗歌、词曲、文章、绘画、书法、摄影作品不计其数。
天福山的竹子依山走势,成片成簇,有的紧紧相偎,有的散漫疏朗,纤巧清秀,与周围的青松、洋槐友好相伴,为天福山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天福山是革命圣地,曾是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地方。先烈们的血迹滋润着这片土地。今天这里翠竹长青,象征着先烈的名字永垂不朽,烈士们的精神万古长青!
天福山,英雄的山,天福山的翠竹冬夏长青。我们放声高歌天福山,我们挥毫赞颂天福山的翠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