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儿子在国外读书,所以我们母子常在QQ上交谈。一次,他很委屈地向我讲述了他在美国亲历的一件事。
那是2013年夏,儿子正值硕士毕业,博士还未开学之际。可能是因他曾发表过几篇有关力学方面的论文,故而,便有幸得到了波士顿大学举办的力学学术年会组委会的邀请,只身参与了这场非常难得学术盛会。
参与学术年会的人,是一些来自美国及世界各地的业内著名教授与学者。就连力学界知名的“两刚两建”,在这次会议中也凑齐了。据儿子讲,我们国内著名大学的一些教授,也参加了这次研讨会。这些专家学者们,将在这里进行为期三天的学术交流与探讨。本次会议上,像他这样以学生身份被邀请只身来参加会议的人很少。大多的学生,都是跟随着自己的教授前来参加的。儿子很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并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去准备会议期间的论文演讲。
7月28号下午,在波士顿大学提供的酒店报到时,儿子看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瘦小华裔老人,正独自一人在办理入住手续。虽然不认识,出于助老的意识吧,儿子便上前帮忙。当得知双方都是来参加本次学术年会的时候,这对住着隔壁的老少又相约稍后,要一起出席举办方为他们举办的自助欢迎晚宴。
他们的晚宴没有设定座次。这对一同进入晚宴大厅的老少,便在同排座位之上入坐。席间,坐在老者身边的儿子,一直为老人取饮料、添菜品什么的。
这时候,儿子看到许多人前来向老人敬酒。在人们的言谈中,他方才知道,自己面前的这位老人,原来也是业界非常知名的一位老教授。守在这样的一位老学者身边,儿子也接受到不少人前来敬酒。出于礼貌,他也一一还敬。
让儿子哭笑不得的是,当大家坐下来认真攀谈后,他才明白,原来,人们是把他当成了那位老教授的学生了,才高看了他一眼。得知真相,特别是当知道儿子的本科不是来自国外的哪所大校,也不是国内的清华等名校之后,有人的态度立刻冷淡了下来。甚至,连眼皮都不愿再抬起一下了。大有,你一个小毛孩子,有什么资格跟我们这些人坐在一起的不肖。不得不说明一下,这个环境里的很多人,他们是很看重本科出身的。因此,也有不少不是名校出来的人,是很忌讳跟人谈及自己的母校来自哪里的。
接下来,那种饱受人轻蔑的滋味,一直持续到儿子30号上台演讲的时候。
学术年会上台的嘉宾,除了一些具有一定实力的教授之外,还有一些是在各自的教授指导下,来自世界各地的硕、博研究生。像儿子这样独身一人在其中的,也的确是显得渺小而又单薄了一些。
但那天上台之后,早就憋足了一口气的儿子,首先以极其自信的口气自豪地告诉大家,他的本科来自中国,是来自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的航空动力专业。
接着,他开始了自己早已准备好了的论文演讲。在论文的演讲程序中,儿子发挥得很好。当一切流畅地进行下来后,便是约定俗成的提问环节。荣幸的是,在这一环节中,台下有些一直默默无声的人,在不停地向他发出提问,甚至可以说是在穷追不舍地跟问他。
儿子跟我抱怨道:“有些人,在美国教授及一些知名学者演讲后的提问环节里,生怕兜不住再次甩回来的问题,一个问题都不敢提问。这下看见我个小东西上来了,便开始大刷他们的存在感了。”
儿子说,他该算是期间得到提问最多的演讲人之一。其中的大部分问题他都回答了。但有的问题他确实答不上来,可他们依然还在打破砂锅问到底,丝毫没有罢休的意思。
正在这时,一个举办方的美籍教授看不过去了。便当场站出来,对台上的儿子说:“这是一个目前来说,全世界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怎么能拿出这个问题在这里问你?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剩下的无需再理会他们了!”于是,儿子的提问环节也就这样结束了。
也许是儿子当时的表现还不错,当得知儿子是孤身参会的刚毕业的硕士生后,晚宴时间,提问最多的两位台湾人当面跟儿子道了歉。那位跟儿子同来的老者,也欣喜地对儿子说:“小伙子,你表现得很不错!以后,有什么问题咱们可以直接交流。”
听了儿子讲述后,我既欣慰又有些感慨。我对他说:“儿子,你表现得很棒,你能在那种情形下,顶着压力,落落大方地向人宣告,你来自中国,这尤其好,妈妈最欣赏你的这种自信!不过,对于别人的轻视与不肖,作为一个尚是硕士生的你,咱大可不必在意,更不必难过!因为咱不是牛顿,也不是爱伊斯坦,人家为什么要去在乎你个一事还未成的无名小毛孩子哪?这太正常了,但我相信你最懂英雄不问出处的道理,也更相信你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争光的!”
儿子说“是的,回过头来想一想,我还要感谢那些提问题的人。在这个环节里,我通过自己的实力,能让人关注我所讲述的东西。他们提出来的问题,也可以让我从中找到一些深入下去的契点。这样的机会不是能随便得到的,这要比那些在台上来去匆匆一现而过的学生好得多!”
“还有,既然咱知道了被别人轻视的滋味不好受,那好,咱永远都要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视任何一个你不熟悉的新人。不要以貌取人,更不要以出身、地位等等,那种浅薄的眼光看人。何况,孔子说过,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我感慨地说。
这也是我通过与儿子的QQ 聊天后,得到的启发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