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晚饭后,一家人正在看电视,坐在沙发上的婆婆突然宣布:我要当志愿者。儿子小明第一个起哄:“奶奶,您这么大年纪了,能干什么?”婆婆不服输地说:“电视上,报纸上的志愿者干啥我干啥!”婆婆扭头看着小明:“你也得去,哪天你休假和我一块去。你妈说这是关乎道德的事!”婆婆最后一句鹦鹉学舌般的话,引得全家哄堂大笑。
婆婆关注志愿者由来已久。近几年,随着新闻媒体对志愿者的报道,婆婆对“志愿者”由崇拜向往到想亲身参与其中。她经常缠着我讯问有关志愿者的各种问题。我告诉她,志愿者现在是世界性的公益活动,各国都有,港台地区叫义工,其发祥地应该是中国的“学雷锋、做好事”活动吧。他们后来者发展也很快,义工出现在各个领域。特别是家长,经常带着孩子一起干,对孩子们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很大。婆婆听说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还能培养下一代,做义工的心情更加迫切。
有一天,小明单位因停电休假一天。一大早,祖孙二人就拿着袋子、小凳到小区周围捡拾垃圾。直到中午时分,两人才热得满头大汗回家了。虽然又渴又累,他们的兴致却很高。特别是婆婆,过足了当志愿者的瘾。满脸的骄傲和自豪。祖孙俩坐在沙发上一边休息,一边喝着我为他们准备的凉开水,小明眉飞色舞地讲他们的义工经历。他说小区有专人负责卫生,很干净,基本拣不到垃圾,他们就到小区外面的路旁灌木丛里去拣。小明夸张的说:“妈妈,那关注度保证在百分之百,估计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有没有记者拍照?”我开玩笑地说。婆婆马上正色道:“我们干义工意义重大,不是为了出风头!”我和小明笑成一团。
有一天邻居郑大姨来找婆婆剪头发,婆婆心灵手巧,经常帮周围的老人剪头发、磨刀等。我说:“妈,这也属于义工的范畴。”“真的吗?”婆婆惊喜连连,以后干这些事的劲头更大了。
晚饭后,大家都在客厅看电视,小明总爱问:“奶奶,您今天当义工了吗?”“当了!”婆婆爽快而自豪地说:“今天我帮你王奶奶磨刀了。”或者是“今天到你李奶奶家陪她聊天了,她可高兴了!”我看到小明凑到奶奶身边,商议下次活动的内容和路线,祖孙俩就象一道战壕里的革命战友。
2013-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