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之窗首页 - 资讯 - 供求 - 招聘 - 房产 - 婚庆 - 家居 - 汽车 - 法律 - 健康 - 企业 - 摄影 - 书画 - 文学 - 收藏 - 周易 - 美食- 社区 - 优惠券
首 页 文登作协
作协简介 组织机构
作协章程 作协成员
文坛动态 文登作家专栏
小说 诗歌 报告文学
随笔 戏剧曲艺 文学评论
文学爱好者
小说 诗歌 随笔
散文 杂文 游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登作家专栏 >> 于利萍 >> 散文随笔
年戏往事
作者:于利萍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年春节的开年戏是村村都要准备的过年大礼。那时没有电视,电影是个月二十天放一次,也只在公社驻地放,看一场电影要走十里二十里地。文化娱乐的极度缺乏,更增添了人们对年戏的期盼。

一进入冬季农闲季节,各村就开始酝酿年戏,可选择的剧目很多,剧种有京剧、吕剧、歌剧等,有古装戏、现代戏。剧本一定,文艺骨干就集合在大队部排戏,乐队、演员人才济济,各司其职。还有不会拉也不擅唱的,只有一个“好”字,就当上剧务。整幕布、借道具、管服装、抄剧本,忙的不亦乐乎。整个冬天,人们的谈话内容都围绕着村里排的戏。有好事者,天天吃过晚饭就到队部去当观众,跟着剧组点灯熬夜。戏里的台词烂熟于胸,排戏的进度尽收眼底,比导演还操心,比现在的误记还敬业。就连小学校的孩子们都耳熟能详:“俺村今年过年演赤桑镇!”“俺村是红嫂!”谁都觉得自己村的戏是最好的,好象剧本是他们村原创的一样感情深厚。其实此时年戏的内容已不重要,人们赋予它更丰富的内涵,把它视为能把过年推向高潮的载体。你想,辛勤劳作的人们,一年到头只有过年这几天的好日子:放几天工,吃着一年攒下的荤腥,穿着过年的新衣。正月里如果没有几台热热闹闹的大戏看看,这过年的幸福就要大打折扣。

从大年初一晚上开始,开年大戏就拉开了大幕。戏台上八盏汽灯哧哧地燃烧着,把戏台照的犹如白昼。开台锣鼓一响,四面八方来看戏的人们不由自主的加快了脚步,孩子们干脆就随着欢快的鼓点节奏跳了起来。开台锣鼓敲过三遍,幕布徐徐拉开,鼓板声声,丝竹阵阵,演员粉墨登场,唱腔高亢嘹亮,在庄户人心目中,同园子戏没什么两样。

各村自己排的戏在村里先演出三、四场,其实连演一百场大家也看不够,看到平日自己熟悉的邻居在舞台上形象鲜明的演出,那种快意比自己上台还酣畅。然后各村就开始互相邀请串村演出。被邀请者不胜荣幸,邀请的村子越多越自豪,虽然应接不暇,但这充分证明了自己的演出水平。于是整个正月就忙活开了,用马车拉着服装道具,奔走于各村。不要任何报酬,只有炒花生、白开水招待。深更半夜演出结束,连宵夜也没有,卸幕装车,打道回府。

当时在文登南部,以汤村店子的《沙家浜》最为有名,有一年被我们村请来了,戏演的确有水准,特别是阿庆嫂的扮演者更是名不虚传。“智斗”一场演的出神入化,她那双又黑又大的眼睛在汽灯的映照下,波光流转,顾盼生辉,一段西皮流水唱下来,博得台下一片叫好声。

大约是七三年春节,我们村请来了张家庄的《白毛女》。喜儿的扮演者年轻水灵,白里透红的瓜子脸上一双明眸清澈纯净,一身红花小袄衬托的她俏丽无比。“白毛女”优美的旋律经她一唱更是婉转动听。台下黑压压的观众看的如痴如醉,寂静无声。只有明亮的戏台上的她且歌且舞,美不胜收。她那灵巧的身段,娇美的扮相,凄婉的唱腔,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剧终落幕了,大伙迟迟不愿离去。第二天,村里的男女老少有了个共同的爱好—都爱哼两句“北风吹”。从此后,村里有一帮小伙子开始天天跟着这个剧组活动。整个正月里,“白毛女”在哪里演,他们就跟到哪里看。那时没有“追星族” 这个词,但那年的正月,无疑留下他们青春岁月里最温馨、最美好的记忆。

                                                 2012-2-3


 
  精品推荐
  活跃会员
  征文启示
    尊敬的广大文学爱好者,文登之窗原《文学读书》栏目现经过改版,已更新为《文登文学》,广大新老文学爱好者可在本栏目下方的"文学爱好者专栏"中根据作品分类发布文学作品。具体方法如下:
    1、点击"会员注册",填写用户名,设置账号密码(此账号可在新区论坛中通用)
    2、以前曾经在原《文学读书》中发布过文章的老用户,可使用原来的用户名,但需要重新注册密码。
    3、点击"登陆发布"选择主题分类,发布作品。
    欢迎广大新老文学爱好者积极发稿。如果想加入文登作家协会,可与陈秘书长联系。
    联系电话:13563141866



copyright© 2014 文登之窗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编号鲁B2-20100020号
 电话:0631-8985020  鲁icp备090749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