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也没想到,年愈七旬的父亲会干起拾荒的营生。10年前,父亲从教师的岗位退休回家。刚离开站了40多年的讲台和熟悉的校园,他显得心神不定,坐立不安。父亲住的宿舍楼建在校区,每逢听到上课的铃声,他总是下意识地一震。我知道,他放心不下那些备考的学生,心里还装着教学大纲,教学进度……经过几年的调整,他慢慢习惯了赋闲的生活。下下棋,写写文章,悠哉乐哉。
发现父亲拾荒大约是前年的事,开始是他的棋友,住一楼的陈老师,利用散步时间捡拾饮料瓶,堆在小院里。父亲看到了,散步时遇到饮料瓶也捡起来,回来后,隔着栏杆墙,顺手丢在陈老师的小院。没想到,时间一长,父亲拾荒竟上了瘾,不管是外出旅游还是出门办事,他都带一个无纺布大包。远远看到一个饮料瓶,就象见到宝贝,两眼放光,马上奔过去捡起来放进包里。
今年五一节,我们全家去赤山旅游,我发现父亲好象没有心思欣赏景观,注意力都在路边、沟旁的饮料瓶上,不一会儿,就拾了满满一大包,他高兴地说:“今天超额完成任务。”兴之所致,竟念起了顺口溜:小小饮料瓶,晶莹又透明,回收再利用,利国好事情。
受父亲感染,我们不由自主地注意起脚下草地上的饮料瓶,10岁的女儿更是投入,常常从大老远抱着饮料瓶飞跑着送到外公包里,小脸热得红红的,额头上渗出细细密密的汗珠。惹得游人驻足观看,有的说,这孩子真有环保意识。有的说这小孩真懂事。女儿听了,积极性更高了,象个花蝴蝶似的在人群中穿梭。我对身边的妹妹说:“以后回家除了礼物外,还要有饮料瓶。”妹妹家在烟台,平日由于忙事业,忙家务,很少能抽出时间回家探亲。每逢节假日回来,总是表现出浓浓的孝心,大包小包的礼物送给父母。她听到我的话,先是愕然,继而开怀:“保证完成任务!”复又大笑“那咱全家岂不都成了拾荒的了。”“那有什么不好,”父亲指着他的战利品说:“就这一包,就能节省5公斤石油!”
回家后,父亲写出了“郁郁青松·烂漫山花—赤山游记”。我诧异地说:“爸,看你那天光顾着捡饮料瓶了,怎么就写出这样美的文章。”老爸道:“你不知道,只有热爱生活、热爱这个世界的人,才能真切的感受到最美好的景色。”
此话我信,深以为然。
201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