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里的广播喇叭经常教唱《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那琅琅上口的旋律,贴近生活的歌词,使人们一下子就喜欢上这首歌。没几天大家就学会了,街头巷尾就能听到歌声:“不管是一寸钢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钱,我们都要用得巧。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烧。”其实,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家家户户都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
由于小时候的熏陶,我也养成了节俭的习惯。用洗菜水浇园、浇花,廉价的软拖鞋总是补了又补,不舍得扔。可是自从婆婆住进我家后,我才发觉和婆婆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婆婆至今还穿着几十年前的老式衣服。虽然她苗条的身材穿什么衣服都好看,但那已过时的灰、白色衣服,总是比不上色彩鲜艳的新衣服。婆婆的自我感觉却非常好,常常转着身子展示给我看:“你看,这衣服我穿着多合身,小方领多好看,别看年头多,又不褪色又不显旧,和现在的衣服有什么差别?”
其实婆婆也有新衣服,有我和婆婆买的,也有她在城市工作的两个妹妹捎来的,可她就是不舍得那些旧衣服。她的好朋友郑大姨衣着入时,经常劝婆婆扔掉旧的穿新的,可婆婆任你怎么劝说,就是不改初衷。有一天我帮婆婆整理衣柜,发现婆婆的新衣服连标签都没摘下来,一件件叠的整整齐齐包在包袱里,我不禁发愁道:“妈,您老穿旧衣服,这么多新衣服连动都没动过,可咋整呀?”谁知婆婆一点都不愁:“我早想好了,这些没穿过的正好送人,谁需要送给谁,或者支援灾区都行。”啊?谁会想到如此节俭的婆婆,出手却是这样大方。我无语,却心生敬佩。
2013.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