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之窗首页 - 资讯 - 供求 - 招聘 - 房产 - 婚庆 - 家居 - 汽车 - 法律 - 健康 - 企业 - 摄影 - 书画 - 文学 - 收藏 - 周易 - 美食- 社区 - 优惠券
首 页 文登作协
作协简介 组织机构
作协章程 作协成员
文坛动态 文登作家专栏
小说 诗歌 报告文学
随笔 戏剧曲艺 文学评论
文学爱好者
小说 诗歌 随笔
散文 杂文 游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登作家专栏 >> 于利萍 >> 散文随笔
传 承
作者:于利萍

我八岁那年,小学一年级结业。刚放暑假,母亲就接到教育局的调令,要从侯家镇的潘家村调到文城市郊的梁家沟村。那天中午,母亲正在家里收拾行李,东邻的王婶捎口信说:村里的王和在学校等着母亲,有点事。我听了有点诧异,王和找妈妈能有什么事?他的孩子多,是村里最穷的人家。他长的又瘦又小,一年到头,穿一身黑粗布衣裤,要多难看有多难看,村里人都不愿和他交往,还给他起了一个难听的绰号。

这时,母亲已锁好门,牵着我的手,顶着火辣的太阳向学校走去。见到王和我才知道,原来是他在几年前借了母亲10元钱,今天听说母亲要调离,他是特意来还钱的。母亲说:“你家孩子多,用钱的地方多,就不用还了。”可王和说什么也得还:“张老师,借你的钱这么多年了,已经很不过意了。”

回来的路上,我说:“妈妈,你怎么借钱给他?”“为什么不能借给他?”“村里人都瞧不起他,都叫他外号呢!”母亲有点生气了:“你这孩子,这么小就学会势力眼了?”我虽然只有八岁,但我懂“势力眼”这个词的意思。我羞愧地一下低下了头,眼睛盯着地面往前走着。母亲把牵我的手向上拉了拉,缓缓地说:“这人啊,穷点丑点不是他的错,他和千千万万农民伯伯一样,每天在田间辛勤劳作,这样的人值得敬重!”多少年过去了,母亲那天的话,我一直没有忘记。

我和母亲来到梁家沟小学后,我升入二年级,能帮助母亲干点活了。有时星期天母亲包饺子,捞出的第一碗,总让我送给住在西邻的一对朱姓老夫妇。因为当时在农村,不过年过节,是没人舍得吃饺子的。每当母亲在热气腾腾的锅里捞饺子时,我就站在一旁天真地喊道:“妈妈,多盛点,多盛点!”妈妈总是满足我的愿望,把花瓷碗盛的满满当当的,交到我的手里,我小心翼翼地捧着饺子,送给老爷爷老奶奶。当他们高兴地收下饺子,笑盈盈地夸奖我时,我第一次感到给予的幸福滋味。参加工作后,每当有工友遇到困难时,我都尽力帮助,我常在心里念叨着母亲的那句话:“自己的日子过的紧巴点,说不定就能帮别人渡过难关。”

善良、助人的家风得以传承,不是母亲刻意的耳提面命,而是她平日里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源远流长。

                                             2014年3月1日


 
  精品推荐
  活跃会员
  征文启示
    尊敬的广大文学爱好者,文登之窗原《文学读书》栏目现经过改版,已更新为《文登文学》,广大新老文学爱好者可在本栏目下方的"文学爱好者专栏"中根据作品分类发布文学作品。具体方法如下:
    1、点击"会员注册",填写用户名,设置账号密码(此账号可在新区论坛中通用)
    2、以前曾经在原《文学读书》中发布过文章的老用户,可使用原来的用户名,但需要重新注册密码。
    3、点击"登陆发布"选择主题分类,发布作品。
    欢迎广大新老文学爱好者积极发稿。如果想加入文登作家协会,可与陈秘书长联系。
    联系电话:13563141866



copyright© 2014 文登之窗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编号鲁B2-20100020号
 电话:0631-8985020  鲁icp备090749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