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总是穿着破旧的大衣,暖和的季节是呢子料的,天稍冷些就是棉大衣了,一样的破旧,口袋的位置都开了线,露出里子或是棉絮。我曾打趣地说过,他就是送奶的大衣哥。他总是骑着他的破旧三轮摩托车,消声器坏了,也不修。老远就听见“嘟嘟嘟……”的声音,那一定是他。他是个和气的人,去的奶点多,人们不总是那么守时,等来等去有时来我们这个奶点就稍晚些了,面对我们的唠叨,他总是憨厚地一笑。他把他的奶桶打理的分外干净,白铁桶,擦得铮亮。还有用来盛奶的提子,也用干净的塑料袋仔细的扎好了。
他来了人们就自觉地排起队,一斤的,两斤的,用自带的瓶子或者锅子装好。也有慌慌张张来了的,忘记了带容器,这也不要紧,他有准备好的瓶子,你自可以拿来用。我是每天付现钱的,要是合适的钱,就学着大家直接往他兜里一塞,他也不看的,放心的很。还有的老人是月末付款的,我原本以为是提前预订的,可后来才知道是大家喝完一个月后付钱的。他也放心的紧,并不担心大家会不会跑了不认账了。他每天送来的牛奶品质很高,大家对他也有了信任,一传十,十传百,生意日渐兴隆。
一次闲聊中得知,他自己养了四头奶牛,而从乡下到城里是要送四个奶点几十户人家的,有时奶牛产崽奶不宽裕的时候,他就从邻居家买了牛奶来供应大家。他家里有着十几亩的地,还要割草喂牛,挤奶送奶,日日不得闲。但他还是乐在其中的,因为毕竟送奶还是能有不少收入贴补家用的,他说一个月能挣一千多块,这样就可以给意外受伤在家休养了几年的儿子买些他想要的东西了。
我的心里是对他有了敬意的,农村的他,给住在城里的我们送来了牛奶也送来到了健康,通过他,我真实地看到了农村人日子的辛劳,但他们依旧有自己的幸福,他们懂得感恩,他们知足。我捧着牛奶往回走的时候,一个老人不小心弄洒了整瓶的牛奶,送奶师傅急急忙忙的把他喊回去,给他重新装满。老人再给他钱的时候,他一边推辞一边说:“自家奶牛出的奶,不能再要钱了。”天色已经昏暗了,夜渐渐的凉了,回家的路上,我的心里却是很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