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之窗首页 - 资讯 - 供求 - 招聘 - 房产 - 婚庆 - 家居 - 汽车 - 法律 - 健康 - 企业 - 摄影 - 书画 - 文学 - 收藏 - 周易 - 美食- 社区 - 优惠券
首 页 文登作协
作协简介 组织机构
作协章程 作协成员
文坛动态 文登作家专栏
小说 诗歌 报告文学
随笔 戏剧曲艺 文学评论
文学爱好者
小说 诗歌 随笔
散文 杂文 游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登作家专栏 >> 徐元皆 >> 小说
冷冬
作者:徐元皆

2010年春节,是父亲走后的第一个年。我儿子腊月二十九先到家,我和爱人因工作原因,年三十日,下午三点才回家,母亲把热好的饭菜拿给我们吃,她一口也没有吃,说自己吃过了。

母亲表面上很平静,其实她内心里很忧伤。儿女的孝心再好,代替不了老伴的陪伴。母亲面容憔悴,头发全白了,几个月便衰老了很多,谁也不愿触及她的痛处,又找不出合适的话安慰她,全家人沉默了好长时间。后来母亲说:“今年真是个冷冬!”我说:“今年冬天雪真大。”母亲又说:“家里的自来水,水龙头都冻坏了,多亏东邻家你五哥给修好的。”

父亲走了,家里人总觉得空空荡荡的,我心里没着没落的,总是幻想着父亲没有走,只是出趟远门,很快就会回来。我拿出过节的年货:鞭炮、礼花,鸡、鸭、鱼、肉和蔬菜、糖果瓜子,还有一袋大米给母亲看。

母亲看着我拿的东西,并没有高兴起来,指着一箱子鱼说:“爱吃鱼的人走了。”我明白母亲的意思,是指我去世的父亲。我从兜里拿出一千元钱,塞给母亲,母亲说什么也不要。我说:“妈,往年给你钱你不要,今年你一定得要。”母亲说:“我有钱哪,你爹住院,新农合报销的钱,够我花一阵儿的,等我以后用着花钱再向你们要,你妹妹给我的钱,我也没要;你们花钱的地场多啊,房子要拆迁得添钱,儿子大了买楼,娶媳妇得花钱,城里的吃喝拉撒,事事离不开钱。”母亲硬是把钱塞进我兜里,我被母亲说的鼻子酸溜溜的,把头转向一边。

往年门上的对联都是我贴的,今年我回来晚了,是母亲和我儿子贴的,儿子告诉我贴对联时,他的手冻得像猫咬似的!母亲却没说什么,我看到她的手背冻出几个大包,我不好往下说,不过,母亲的手背肯定不是今天一时冻得,应该与今年的冷冬有关。

父亲在时,家里的力气活从来不让母亲干,上山、下地都是父亲自己干,并且干得利利索索,从来不用母亲操心。

我们村是个小山村,周围环山,父亲是个勤快人,家里的烧草,除了地里生长的庄稼秸秆外,山上的柴草,枝枝杆杆的,父亲总让它一年压着一年,怎么烧也不减少,家里火炕烧得热热乎乎的,屋里暖暖的,邻居到俺家串门都说俺家暖和。父亲得病近五年,断断续续住过十几次医院,每次回家都拖着病体上山拾草砍柴,茅房顶上、房前屋后,一摞一摞;父母为我们结婚盖的房子,我们搬进城里后,闲在哪儿,母亲说那里攒了三年的玉米塞子(也叫棒棒秧子),父亲在时,母亲每次要拿回家烧。父亲都说:“放一放,不招雨不招虫的。”母亲明白父亲是要多给她攒点烧的。    父亲是个农民,得的是绝症,尽管他积极治疗,乐观对待,他自己也很清楚,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只读过高小的父亲几十年自学过《中医学》及相关的《解剖学》、《病理学》、《诊断学》、《药理学》,擅长医治几十种顽固性疾病,他平生最大的愿望和爱好,就是给人治病,每逢有人找他看病,他都有求必应,拿出看家的本领,精细给人医治;有时一种病,他能给人家开出几个药方;俺村山上许多种中草药,那种药长在哪个山头、医治什么病,什么时候采,怎么用法,剂量是多少,他张口就来,从不保留。他把自己最大的愿望寄托在我儿子身上,我儿子也随了他爷爷的愿,考上了医学院。

父亲先后做过四次大手术,最后一次手术回来,到他去世前的半年时间里,病情不断恶化,时常疼痛难忍,度日如年,可他每每稍有好转,便顽强地支撑起病痛的身躯,整理他的临床笔记。我好几次看到父亲累得满头大汗。到父亲去世前,整理了厚厚的六大本笔记,留下一箱子医学书籍,他欣慰的交给我儿子,并嘱咐孙子:“好好学,多给人治病,造福积德。”我儿子接授我父亲的重托,把他爷爷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

父亲是2009年8月22日走的,在医院最后的几天,他坚决要回家,母亲满足了父亲的要求,父亲进家后两个小时就走了。我儿子刚刚到医院工作22天,父亲没有花过他唯一孙子的一分钱,他却对孙子寄予厚望,父亲却很满足,因为他追求一生的事业后继有人。母亲说父亲带走了一肚子药方。为父亲送行的人很多很多,在我们村数头一个,许多乡亲们停下手中的活儿,在外地的亲友闻讯后,能来的都到了,他们含泪给父亲送别。

父亲走后,母亲最不愿面对的是仍有许多人,找我父亲看病,每次都勾起她痛苦地回忆!

每年春节剁肉饺子馅,都是我的事,我爱人和面,母亲为我做帮手,洗净的牛肉、猪肉,葱、姜,还有香菜和白菜,一会儿功夫饺子馅剁好了,母亲开始拌馅,母亲调得饺子馅,特别好吃。往年这个时候,儿子早就跑出去,找他们的伙伴们玩去,今年却坐在炕上,看着我们干活,时而插几句家常话,如:问母亲以前过年的趣事儿,或者说些他们医院的事儿,这是母亲最爱听的话,只有这时,才看到我母亲脸上泛起一丝笑意!母亲说:“晓东长大了。”(我儿子小名叫晓东)

我们家的年夜饺子,自达我记事起,从来就没间断过,哪怕是最艰苦的年代,我母亲说:“是俺们祖上传下的规矩。”为看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我们家的饺子,都是赶在晚会开始以前饱完。母亲洗好了十六个铁钱,十六个大枣;各分八个,今天三十晚上的和明天年初一的饺子,一齐包好,饺子摆在盖子上,放到院子里冻着,随煮随拿。母亲叫我爱人包几个饺子,煮煮尝尝咸淡口味,这是她的一贯做法,我尝了一个很不是味道,我咂吧,咂吧嘴,发现没放油。母亲说:“我老了,心里空荡荡的,还是少了它(他)!”

春节联欢晚会演到十点半,母亲便下地,烧水煮饺子发纸。我说:“早点吧!妈?”母亲说:“早发,早发嘛!”母亲叫我把各个房间的灯都打开,还接一条电线,通到院子里亮个灯,我明白是什么意思,父亲在世时曾说过:三十晚上是灯节,处处都亮,来年更旺,故去的老爷老婆,能看见道儿回家过年。母亲是想让父亲看着灯光,回家和我们团聚吧!

一会儿功夫,饺子味儿出锅了,我爱人叫我儿子出去放鞭炮,她收拾碗筷,帮我往院子里,横着的桌子上,摆上十个大枣饽饽,倒酒,点香;摆一盘饺子,一双筷子,我和儿子双膝跪地,面朝南方磕头。(传说我们的祖先,是从遥远的南方,云南迁移过来的)儿子上平房放烟花去,竟忘记放鞭炮,母亲也没有说什么,这是我们家的第一次;我在院墙南边烧起纸来,墙根下的残雪留下冷冬的印迹;以前发纸都是我父亲准备好的芝麻秸子引火,他亲自烧,发出“噼噼啪啪”地响声后,再烧上纸,寓意芝麻开花节节高,可是,今天一切都与往年那样的不同。

母亲到门口浇完饺子水,我们家今年的发纸仪式(祭祀)全部结束。

我收拾好院子里的东西,打了个寒颤!少了一个人,就这样的冷清。

回到家,我看到桌子上父亲的遗像前,放着一大碗饺子和一双新筷子,我知道这是母亲放的。母亲带头吃起饺子,吃了几个便说吃饱了,我们也很快放下筷子。

我们全家人挤在一个炕上,躺下后,我很长时间没睡着,又和母亲拉起了从前的事……

朦胧中外面响起了鞭炮声,大年初一早晨到了。

早饭后,母亲戴上我儿子和我外甥合买的白银手镯。拜年的邻居们凑笑话说:“烧不烧手?”母亲脸上露出春天般的微笑,说:“全身都暖酥酥的!”我看着母亲的笑脸,无比喜悦!心想:“冷冬毕竟是短暂的,春天才是无限的!”

就这样,我们陪着母亲在热乎乎的炕上,聊了一天,春节的团聚,使我越发感到“冷冬”是我历练人生良知,道德情感的一盆旺火!


 
  精品推荐
  活跃会员
  征文启示
    尊敬的广大文学爱好者,文登之窗原《文学读书》栏目现经过改版,已更新为《文登文学》,广大新老文学爱好者可在本栏目下方的"文学爱好者专栏"中根据作品分类发布文学作品。具体方法如下:
    1、点击"会员注册",填写用户名,设置账号密码(此账号可在新区论坛中通用)
    2、以前曾经在原《文学读书》中发布过文章的老用户,可使用原来的用户名,但需要重新注册密码。
    3、点击"登陆发布"选择主题分类,发布作品。
    欢迎广大新老文学爱好者积极发稿。如果想加入文登作家协会,可与陈秘书长联系。
    联系电话:13563141866



copyright© 2014 文登之窗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编号鲁B2-20100020号
 电话:0631-8985020  鲁icp备090749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