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之窗首页 - 资讯 - 供求 - 招聘 - 房产 - 婚庆 - 家居 - 汽车 - 法律 - 健康 - 企业 - 摄影 - 书画 - 文学 - 收藏 - 周易 - 美食- 社区 - 优惠券
首 页 文登作协
作协简介 组织机构
作协章程 作协成员
文坛动态 文登作家专栏
小说 诗歌 报告文学
随笔 戏剧曲艺 文学评论
文学爱好者
小说 诗歌 随笔
散文 杂文 游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登作家作品 >> 文学评论
长寿文化:“文登学”的时代递演
作者:丛培发

  不可否认,“文登学”之说形成并享誉流播的千百年来,其文风浩荡、光耀后世的背后,无时不深深地袒露着所有文化体系的秉性:如何继承与发扬。这不仅是一个难以穷尽的文化命题,更是事关文登发展的社会命题、时代命题。现在,这支接力棒穿过历史烟云传到我们手中,其大气、丰盈、深刻的内蕴,让我们时时感受到它的厚重、责任、使命。

  与此相关的是:任何一个时代的发展,从来都是经济与文化交相辉映并肩前行,而不是此消彼长、交替发展的“单兵团作战”,如同延伸的双轨,互为支撑,载着历史的列车呼啸前行,留下开拓者黑铁般的身影和一段段坚实光荣的足迹。

  纵观文登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等多重风浪的淬激磨砺,已经进入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高速发展时期,城区、南海两大板块,开发区、南海新区、城市文化商务区三大区域际会风云、气势如虹的发展局面有目共睹、令人振奋。而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在一方地域综合竞争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加突出。就文登而言,“文登学”究竟是一脉怎样的地方文化体系?“文登学”如何在扬弃中寻求新的时代递演、充盈?这种递演又应该举起怎样的火炬,照亮文登人民朝向未来、发展经济、造福社会?所有这些,我们始终在思考、追索着。

  对于“文登学”,古今学者、为政者均试图作出一个准确有力的诠释,如果我们仅仅望文生义,“文登学”便只是一个纯文化、纯学识的具体概念,也许当初的原点正在于此,但经过千百年的人文整合和内涵熔铸,“文登学”再也不是有所特指、专属某个理论体系,而成为文登人民既熟悉又感觉混沌的地域综合性文化精神图腾,它富藏了代代文登人民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如果一定要用易于接受、理解的词语加以概括,那就是“包容、诚信、智慧、创新”,它在文登历史发展的每个时期都是一种唤醒,一种力量的收聚和迸发。在这种力量的推动下,加速了文登的发展,提高了文登的美誉度。进入新时期的今天,我们将其归纳为“自强不息和谐向上”。

  当我们对“文登学”作一个俯瞰式的回顾,会发现其宽带状的发展脉络上,清晰地纠结着五大重要时间、事件节点。一是秦汉时期的始皇东巡召文人登山、大儒郑玄来文开院讲课;二是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王重阳自陕西来文,创立了道教全真派;三是明清时期的文登籍尚书丛兰在文城之南万石(音担)山辟出学堂,促域内读书之风日盛,以及两朝出现数量可观的科举取士;四是最早见于清康熙《文登县志》秃尾李龙王的神话故事;五是揭竿于1937年12月24日的天福山起义。这些节点逐渐形成了目前为我们广泛接受和称道的诗学文化、道教文化、李龙文化、红色文化。其中的诗学文化是根本,道教文化是融会,李龙文化是衍生,红色文化是发扬,四个方面盘根错节,形成了以质朴包容、坚韧勇敢、重义守信、爱国奉献等为主要特征的“文登学”底蕴。当然,每一种文化的崛起、兴盛,绝不会是孤立的、横断的,它们均以各自节点为发端,形成持续流布的宽带状文化,各文化带彼此间存在着纵横交织、不可分割的内力接续、交叉影响,只是在某一段历史时期,某一种文化表现得更突出、更中心化,其它文化便作为稳固的底盘,共同托举着“文登学”一代代发展前行。

  再向纵深掘进,我们还会发现,“文登学”每一个典型文化旗帜的招展飘扬,不同程度地得益于外来政治、文化、思想之风的吹动,并与固有的、本土的传统文化相冲和、杂糅而生出新的文化色谱。这恰恰暗合了我们如前所述包容、诚信、智慧、创新的“文登学”内涵提炼。也就是说,每当一种新的外来文化或者新生力量进入文登,我们首先表现的是接纳,然后结合自身的地域、智慧优势加以反刍,产生全新的、极具文登标识的新文化,其生命力、影响力都是十分巨大的。

  那么,为什么外来力量能与文登的地域精神相撞击,并产生新文化的必然之果,而不是在别处?四顾文登,北倚胶东屋脊昆嵛山,黄海、渤海南北遥望,母猪卧如巨掌,抚育着文登儿女,更有山东17处温泉,文登独占5处。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文登,这是一方何等神奇、圣尊的水土,独得一利尚且难矣,况数宠集于一身。千百年来,正是源于自然最富挑战性的诱惑力,促使文登人民为生存而奋斗、创造,并逐渐形成了一种足与抗衡的文化体系。另一方面,由于

特殊的地理位置,文登历史上基本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乱,尤其在北齐置县以前,这里尚属千里边陲、荒旷人稀之地,所形成的战乱真空地带,磁吸了众多有为之士纵身踏入,以求静心体悟自然、潜心开堂讲学,将“文登学”带入不可忽视的萌芽孕育期。正是这种恰到好处的压力和恰到好处的抗衡、孕育,使文登形成了誉满古今的“文登学”。这种奋斗与创造始于求生存、发展,中继于求进步、完善,终而刺激文登经济的腾飞。能够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文登人民极为深刻的思考能力,而且更需要正确的创新、开拓精神。文登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文登的未来仍将证明这一点。

  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依然对前人创造的灿烂“文登学”满怀敬意,但我们更有责任丰富它、拓展它,并使之继续为文登经济等社会各项建设事业发挥重要推动作用。所以,寻求“文登学”的时代递演势在必行。按照如前的总结展开推理,要在 “文登学”之上打出新的节点,存于宽带之上的内力显然已经具备并得到延续,那么,担当这一推手的外部力量会是什么?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某一事件、某几个人物,已经很难荣任这一力量代表,代之而起的是这个全球化的经济、文化运行大势。因此,这一外部力量可以大致归结为如下几个理论分支:一是世界性的文化重构已然启帷,它的形成必然以地域性的文化重构为先导和策源地;二是改革开放至今,在县域的发展中,文化远远滞后于经济,一些先知先觉的县市已经发现了这一偏差并回头弥补;三是县域经济、文化的发展已经走出了起步时的拿来主义和千篇一律,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走特色化、创新化之路;四是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席卷,学界人士已经认识到必须挖掘自身潜力、摆脱对许多领域的某种过分依赖性,发展的原动力由外压变成内驱。这些力量,足以构成“文登学”时代递演的一次精神撞击。

  于是,长寿文化肩负“文登学”历史派定的神圣使命耀世而出。当我们对上苍赐予文登的山山水水再一次进行深情地眺望与踏勘,当我们对博大精深的“文登学”再一次进行虔诚地梳理与领悟,其间无不闪烁着极具滨海文化色彩的养生长寿文化。虽然长寿文化远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而是伴随着人类前行的每一次呼唤与跳跃,但它又是如此紧密地与文登联系在一起。这一文化的发掘提炼,如同数场微风聚集成风暴,因为对一棵困惑之树实施了果断决然的连根拔起而快意淋漓。同时,长寿文化作为世界性的人文主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个与人类几千年灿烂文明如影随形的风标,承载着人类的梦想、智慧和勇气,使人类从青涩走向成熟,进而踏出非凡的足迹,也使人类一代代地走过了认识自我、挑战自我的光辉历程。文登,正以极具地域特色的长寿文化进行着经验探索和理论注入,并致力于实现对人类自身现实生存状况、未来发展质量的热情关注。

  丰富和发展长寿文化的渠道是广阔的。以文登的综合实力,我们组织申报“中国长寿之乡”并取得成功,这一综合性的荣誉品牌,为千年“文登学”切入新的深刻内涵,并反观出“文登学”内蕴丰厚的文化生命力。乘势而上,我们组织专门小组编撰本书,力求呈现给读者一个独特真实的长寿文登,全面展示一个源远流长而非空穴来风的滨海长寿文化。编撰的过程,就是对文登长寿文化、长寿资源进行客观科学地再梳理、再挖掘的过程,就是与其他长寿之乡和所有关注长寿文化的人们交流养生思想、探索养生之道的过程,这同样体现出“文登学”包容、开放的精神实质。

  帷幕已经拉开,“文登学”的时代递演仍然任重道远。显然,追求递演并不是简单地为文化而文化,而是激励文登人民更好地贯彻科学发展观,寻找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方式。正是基于这一点,本书后半部分着意对此有所侧重。当前,国内经济形势正处于“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期,长寿文化是历史赐予文登的耀眼品牌,长寿文化创意产业,以其强劲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备受世人推崇,只要文登做好传统产业与新兴养生产业的渗透与融合,发挥地域优势,促进产业升级,创新产业模式,扩充服务领域,就能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文登学”时代递演的重要意义便会得到有效放大,为文登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首届国际养生产业峰会在文登成功举办、“国际知名旅游休闲度假胜地”誉归文登,已全面表达了文登在养生产业方面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推动,“四季养生、复合休闲、错位发展、山海泉城并举”的建设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广受赞同。

  天地恒常,万物有道。作为“文登学”丰沛的文脉汇入,文登的长寿之道,外则养于勤政、山水,内则养于慧能、德行。而道,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即语:“道可道,非常道”。道,是可以被阐述的,当这种道发展到新的阶段,处于某种求变求新的边界状态,道,就不是原来的道了。“文登学”正步入这种“非常道”的边界状态。所以,本书重在“问道”, 提出道之所系所存,求得回答,更求回声,引发读者开启思维,潜心领悟长寿之道,发现养生之美,引领人们努力为文登长寿文化进行全新的注解、丰富。

  昆嵛沧桑,文登有道。放歌万里波涛,畅抒胸中豪气。“文登学”立根于民,藏富于民,其必泽被于民,弘扬于民,在一次次的时代递演中聚集力量,放射光芒!

  祝福文脉蜿蜒代代弥新的“文登学”!

  祝福自强不息和谐向上的文登人民!!

  祝福山水灵秀大地厚德的长寿文登!!!


(本文系作者为文登政协主编《走进寿乡——文登》所撰绪论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年7月)

 
  精品推荐
  活跃会员
  征文启示
    尊敬的广大文学爱好者,文登之窗原《文学读书》栏目现经过改版,已更新为《文登文学》,广大新老文学爱好者可在本栏目下方的"文学爱好者专栏"中根据作品分类发布文学作品。具体方法如下:
    1、点击"会员注册",填写用户名,设置账号密码(此账号可在新区论坛中通用)
    2、以前曾经在原《文学读书》中发布过文章的老用户,可使用原来的用户名,但需要重新注册密码。
    3、点击"登陆发布"选择主题分类,发布作品。
    欢迎广大新老文学爱好者积极发稿。如果想加入文登作家协会,可与陈秘书长联系。
    联系电话:13563141866



copyright© 2014 文登之窗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编号鲁B2-20100020号
 电话:0631-8985020  鲁icp备090749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