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之窗首页 - 资讯 - 供求 - 招聘 - 房产 - 婚庆 - 家居 - 汽车 - 法律 - 健康 - 企业 - 摄影 - 书画 - 文学 - 收藏 - 周易 - 美食- 社区 - 优惠券
首 页 文登作协
作协简介 组织机构
作协章程 作协成员
文坛动态 文登作家专栏
小说 诗歌 报告文学
随笔 戏剧曲艺 文学评论
文学爱好者
小说 诗歌 随笔
散文 杂文 游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登作家作品 >> 报告文学
古树苍劲灵韵生
作者:吕以泮

—瓦屋庄村新农村建设掠影

   细雨润如酥,花簇压枝低;

   苍苍银杏老,新燕啄春泥。

这是某党报资深记者到大水泊镇瓦屋庄村采访时,看到该村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变化有感而发。这位资深记者并非在玩弄文墨,而是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了瓦屋庄新农村建设后的新貌。

大水泊镇政府司机小于师傅驱车将我送到群山环绕的瓦屋庄,很快就找到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毕可宝。在毕可宝家,毕书记正与几个村民在筹划着村里今后的发展,见我们进来,急忙让坐倒茶,尽其待客之道。寒暄过后,我说明来意。大家七嘴八舌,对毕书记赞不绝口。毕书记上任以来,很重视村容村貌的建设,特别是2010年,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村里一次性投资15万元,发动广大村民,调动推土机、挖掘机、汽车等大型机械,硬化路面9500多平方米,用石面子铺街道达10000多平方米,砌水沟3000多米,动用土方达4000多立方米,石方1500多立方米……彻底使瓦屋庄村旧貌换新颜。

在毕书记家稍坐片刻,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已让我对瓦屋庄村的新农村建设情况有了大概的了解。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于是,我提出到村里走一走逛一逛。毕可宝书记欣然应邀,在他的引领下,我们沿村南北中心大街前行,但见笔直的大街平整洁净,两旁间或有红砖砌成的花墙,花坛内竞相开放的各种花儿,在夏日里肆意摇曳娇艳的姿容,将夏的闷热驱赶的一干二净。

我们边走边谈,一会儿来到了村委大院。大院宽敞洁净,坐北一排20几间青石红砖红瓦的大房子很是抢眼。村委办公室、图书室、村民娱乐室、合作医疗、志愿者活动站、家长学校、妇女之家、老年活动室等一应俱全。毕可宝书记说,这也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里投入10多万元,将原村委办公场所屋顶全部翻新,门窗全部换成了铝合金。我正为瓦屋庄村的变化而惊叹,毕书记指了指大院东侧的小花园说,你别看这花园不大,这里原是个大坑,全是我们从别处拉泥填起的。随毕书记所指,我一一地欣赏着园中的花木,忽然,花园南端一片郁郁葱葱摄入眼帘,一股清香沁心入肺。我正纳闷,毕书记仿佛看出了我的困惑似的,笑笑说,走,我们过去看看。

在村委大院东南侧,我们沿石砌台阶走下,一棵粗壮的银杏树立马展现在眼前,有二三十人正在树冠下纳凉休闲。有下棋的,有顶牛的,还有在健身器材上进行锻练的……人们边玩边拉着家常,和谐融洽,相处和睦,笑语弥漫,其乐融融。我为之一惊,在这里,仿佛又亲眼目睹了陶渊明先生《桃花源记》中描写的情景。村民们热情地与毕书记打着招呼,不难看出这位村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威望,不难感受到一种十分融洽的干群关系,这在当今的新农村建设中又是多么的珍贵哟!我很快就被这里的人们所感染,情不自禁地就沉醉于这融洽的氛围中,只觉有一股清香从心底冒出……

正在此时,一位80多岁的老人精神矍铄地向我们走来,毕可宝书记忙向我引荐说,这是老书记梁传京。我在与老书记梁传京的交谈中,对这古老的银杏树及瓦屋庄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梁传京老人指着这棵古老而高大的银杏树说,据省林业部门推测,这棵雌性银杏树历经500多年了,堪称我市“银杏王”,也是我省古树中的“寿星”之一。树高22米有余,树干直径有两米多,需要几个成年人联手才能勉强环抱。我随着老支书右手所指方向望去,古树的枝杈上扎着很多红色的绸带,在茂密的绿叶中分外耀眼。梁传京老人告诉我说,这是人们祈福时系在古树上的。原来,凡逢年过节或者生子庆寿时,村里的人还有一些外村的人都会在古树周围祈福,而且在树上绑上象征好运的红绸子,可见古树已经成为人们精神上的一种寄托。老支书梁传京略微停顿了一下,咽了口唾液,接着继续说道,村里原有三棵这样的银杏树,在村由南向北一字排开。这是村中央的一棵,另两棵在成立合作社期间,原属个人私产被变卖了。
   老树有神,灵韵育人。紧贴银杏树东侧,是村里的一条内河,把村子一分为二,以河为界,村民也习惯称河东村、河西村。小河不宽,溪水长流,清澈见底,是村民沐浴浣洗的绝好去处。银杏树下,小河西侧,有个水井,旱年不枯,涝时不涨,纯净甘甜,大有“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的意境。岁月峥嵘,不管是本村的还是外来人,据说有多人骑车摔到河里,也有小孩因顽皮掉到井里,却全都毛发无损,安然无恙。因此,人们奇之,便把古树奉为“神树”,称古井为“龙井”。梁传京老人说,虽说现今家家都通上了自来水,可是仍然还有不少村民喜欢到这“龙井”来挑水吃,为的是饮此井水有利于健康,可延年益寿。古树像撑天大伞般覆盖地面,枝叶繁茂,郁郁葱葱。平时,有很多外地游客慕名来到古银杏树前合影留念,品尝井水,因而就有“摸摸老银杏,一生不得病”、“井水洗洗手,活到九十九”的说法。瓦屋庄村是个仅有200户的小山村,但80岁以上老人竟有50多人,90岁以上达7人之多。由此可见,这是怎样一块适宜于人类居住的“风水宝地”。

瓦屋庄村背依双龙山。站在银杏古树下,翘首向北远远望去,山脉绵延起伏,正中间有一个大圆顶,圆顶山两旁各有几处山包,矫若两条蛟龙腾空而舞,远处观之,恰如“双龙戏珠”。梁传京老人讲,瓦屋庄老辈子就有“二龙戏珠做靠山,三龙聚会安村点”的说法。因此,瓦屋庄解放前就是方圆几十里的富庶之地,“大户人家”颇多,因而这里革命也早。在村党员活动室里,挂着两块看版,一块是建国前参加革命的老同志,上面标明县处级以上干部就有24人,地级干部占了多数;一块是革命烈士名录,共有十八人。抗战时期,八路军文登大队独立营就常驻在瓦屋庄村。战斗英雄、军旅作家赛时礼时任独立营二连连长。二连装备最差,打仗却最勇猛。当时在胶东一带,“赛瘸子”成为妇孺皆知的传奇式英雄。在他的率领下,二连拔据点、截汽车、打埋伏、闹县城、智闯威海卫,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组织战斗80余次。瓦屋庄村的毕庶考就是二连一班班长,在林村战役中被日军用铡刀铡成三截;村里的梁正学也是一名壮士。打谭家口时,看到日军的一挺机枪捆绑在村里的大树上,他趁站岗日军中午打旽的时候,猫腰上树刚解下机枪,正准备撤离却被日军发现。结果,日军用绑机枪的绳子捆住了梁正学,凶残的日军用枪把他打成了“筛子”………赛时礼的《三进山城》、《智闯威海卫》等文学影视作品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瓦屋庄村传统优良,人杰地灵,不仅老革命多,知识分子也很多,在国内外的博士生导师就有三位,研究生也有十几个,村里每年都有学生“金榜题名”。

瓦屋庄村民风淳朴,和衷共济,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毕可宝谦恭和蔼,重情守义,视群众如亲人,村里人很尊重他,对他的工作也竭力支持。村里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时,家家户户不用发动,自愿捐款,多者十几万元,少者50元,无论能力大小,都争相为建设家园做份贡献。毕书记感慨地说:“俺村群众基础好,党员觉悟高,建设好自己的家园是每个瓦屋庄人共同的心愿。”为此,支部村委还在古银杏树下,建了一个功德碑,上面镌刻着每个奉献者的名字。原国家机械部毕庶湘清明回家省亲祭祀,看到家乡变化之大,环境之好,民心之齐,由衷地高兴,硬要捐款3000元,以表“瓦屋庄人”对建设家乡的一片痴情。道不拾遗,家给人足,勤劳朴实的瓦屋庄人种粮种果,养菇育苗,全村香菇大棚、苗圃基地都很有规模。近年来,随着瓦屋庄村名声鹊起,很多公司来投资兴业,已有六家单位在此搞苗圃、办企业,各类加工户也竞相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村、文明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

名山、古树、龙井、清河、香菇、樱桃、苗圃……这些元素构成了瓦屋庄村优美的田园风光,令人向往,心慕笔追。我站在古树下,望着起舞的群山,清澈的小河,古朴的水井……亦有那位党报资深记者的灵动,情不自禁地在心中默默吟唱:“古树苍茂显灵韵,龙井泉涌济众生,小河穿村奏妙曲,人民安居福乐康。”

我坐上回返的车辆,几次回首这秀美的小山村,眼前多次映现出古树下那群淳朴乡民的笑脸。由衷地叹曰:瓦屋庄,好风光,古树郁苍苍,福祉似川长。但愿双龙山下的瓦屋庄人与“神树”相依,同幸福永伴!

 
  精品推荐
  活跃会员
  征文启示
    尊敬的广大文学爱好者,文登之窗原《文学读书》栏目现经过改版,已更新为《文登文学》,广大新老文学爱好者可在本栏目下方的"文学爱好者专栏"中根据作品分类发布文学作品。具体方法如下:
    1、点击"会员注册",填写用户名,设置账号密码(此账号可在新区论坛中通用)
    2、以前曾经在原《文学读书》中发布过文章的老用户,可使用原来的用户名,但需要重新注册密码。
    3、点击"登陆发布"选择主题分类,发布作品。
    欢迎广大新老文学爱好者积极发稿。如果想加入文登作家协会,可与陈秘书长联系。
    联系电话:13563141866



copyright© 2014 文登之窗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编号鲁B2-20100020号
 电话:0631-8985020  鲁icp备090749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