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之窗首页 - 资讯 - 供求 - 招聘 - 房产 - 婚庆 - 家居 - 汽车 - 法律 - 健康 - 企业 - 摄影 - 书画 - 文学 - 收藏 - 周易 - 美食- 社区 - 优惠券
首 页 文登作协
作协简介 组织机构
作协章程 作协成员
文坛动态 文登作家专栏
小说 诗歌 报告文学
随笔 戏剧曲艺 文学评论
文学爱好者
小说 诗歌 随笔
散文 杂文 游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登作家作品 >> 散文随笔
不朽的驾山
作者:陈强伦

文登是一个盆地式小城,群峰环绕,众山拱卫,西边的昆嵛山为西屏障,东屏障就是驾山了。驾山,用“驾”字做山脉之名其来头应该不小。清光绪本《文登县志》载:“驾山在城东北三十里,传为秦始皇驻跸处。”据传秦始皇东巡于文登设台召文后,起驾向东去往成山头的途中曾驻跸此山,故称之为“驾山”。驾山方圆30多平方公里,其主峰老崮顶,海拔369米。在城里远看驾山威武壮观,雄伟挺拔,貌似一座山,其实是众峰组合而成。

    登上驾山看驾山

驾山很美,主峰老崮顶更是伟岸,但却很少有人登临,这从上山的道路上能看出来。至目前,山上就根本没有像样的路,以前大集体时期,驾山窑村的农民上山砍柴搂草踩出来的道,现在早已被无人理睬的杂草灌木吞没了。从“天福山起义纪念馆”旁的天福山林场倒是有一条巡山小道能弯弯转转走上老崮顶,但无人引领是没人敢走的,沟壑纵横,老树参天,山陡路窄,枝蔓交错,谁敢去冒那个险。我是在驾山窑村黄相滨老哥的引领下上去的。

认识黄相滨是在电视上,去年冬天他在驾山寺旧址附近整地时,挖出了一块双龙盘绕的碑头,威海电视台就此做了报道。初春的一个下午我辗转找到了他,说明来意,见到了这块正面刻有“皇图永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背书“寂公宗派之图”字样的残碑,估计是驾山寺历代高僧的墓地碑幢的碑头。我提出想让他带我上山看看,这位65多岁的汉子欣然同意,毅然带我上山,他说他也有30多年没登过驾山了。

驾山的南坡相对缓而长,驾山窑村在缓坡的偏下位置,从驾山下来的水,在村中汇成了一条常年涓涓不竭的小河,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沿河百姓。驾山窑大多姓黄,是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到棘林,又于明永乐年间奉旨迁到即墨,明中期由即墨九里夼迁入文登驾山南坡驾山寺前。因村坐落于河东岸,古称河东。清初期,村北发现陶土,遂建窑烧陶,以地近驾山,即更名驾山窑。黄相滨的儿子黄华宁是村委会主任,见到我后十分客气,他说别看他父亲年纪大,但体格非常好,年轻时当过生产队长,上山的每一条路他都熟悉。

我们弃车纳步,沿隐隐约约的山间小道亦步亦趋,时急时缓,蜿蜒来到了驾山寺遗址。与其他寺院不同的是,驾山寺并不是建在山顶,或大山的怀抱里,而是建在山怀前较为平坦处,看寺院旧址的规模也并不算大,如此地场,如此地盘,如此寺院,何以闻名古今?容待慢慢探究吧,登上主峰看驾山才是我今天的目的。

登驾山,从南面上是到达主峰老崮顶最近的路线。驾山寺的北面就是天门涧,天门涧是驾山的南天门,天门涧两旁向前蔓延的两座大山宛如常年开着的两大门扇。

天门涧西面的那座山从正面是没法上去的,东面的那座山稍缓,相对好走但路太远,耗时也太长。走中间的天门涧,峭壁直立攀爬困难。黄老哥征求我的意见,我说:“你们以前上山干活走的是哪个路?”老黄说:“走两山中间的天门涧。”我说:“好!今天咱就走天门涧!”

“涧”是两山中间的大峡谷,坡长而缓尚可对付,“天门”就是峡谷尽头的石壁了。沿着45度的涧谷走到头就是几乎90度绝壁了,向上看冷石森然,巉岩嶙峋,向后看萧条春色撒满大地,两边山峰遮天蔽日,阴深可怖,至此已没有任何退路了,只有硬着头皮向上爬。峭壁虽陡,仔细辨认还可找到人们曾经趟过的“之”字型痕迹。老黄在前面探索着,攀爬着,不时有碎石滚落,我在后面紧跟不舍。所谓小路,早已被高大的灌木覆盖,我们需要从灌木底下钻,老黄就折断树枝,拨开杂藤,弓着身往前拱。这倒也好,太阳晒不到,不见侧面的悬崖也不用害怕,手还有东西攀。我们披荆斩棘,手足并用,战战兢兢,稀里糊涂就爬上了山顶。老黄一屁股坐在烂草上,我早忘了疲劳,拿起相机兴奋地拍个不停。

天门涧顶上遍布着奇石怪松,山口处有些高大的松树不知哪年被风吹倒,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枝干已经腐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古语在这里得到了应验。

天门涧和老崮顶的山脊是相连的,从天门涧上老崮顶也很容易,行走间忽感脚下的山梁 “咕咚、咕咚”响,走一步响一声,我心生好奇,脚跺个不停。老黄说,这底下是空的,若打开天门涧,还不知里面是什么样的呢!

站在主峰老崮顶顿有一览众山小之感。南面的驾山寺庙址像一个小纸片飘在很远的山坡下,极目南眺,石岛方向的九顶铁槎山如炮兵列阵,清晰可见;西面的文登城乡如罗星、如布棋,傲然耸立的昆嵛山似乎被拉到近前;瞭过北面无垠的山势,汪疃、蔄山、草庙子等几个乡镇驻地和叫不出名的村庄像大把小把的谷粒撒在山间,威海的正棋山也在遥相呼应着;东面的大水泊镇和荣成市区尽收眼底,青荣城市铁路像一根竹签,串冰糖葫芦一样稀稀朗郎地串起了一个个不规则的小山包。驾山山脉的群峰亲密无间地抱在一起,山势各显雄姿,山体紧紧相连。俯瞰革命圣地天福山,如大军中的小分队,虽不波澜壮阔却也生机勃勃。纵是初春,万物尚未复苏,但整个驾山的气势已让登临者感叹不已,肃然起敬了。

    驾山的村

驾山,纵贯三市区、四乡镇,有20多个村庄坐落。由于山脊犀利,谷深沟窄,交通不便,山的主体基本没人居住,村庄一般都选在它的外围舒缓处。与驾山有关的村庄有前驾山、后驾山、崮驾山、驾山窑和驾山寨。

由驾山派生出来的余脉,一直伸展到平川地带。在生产力低下,没有开山辟路能力的旧时代,过山必选山口,所以很多村庄选择在山口附近建村。驾山的山口很多,在驾山山口建村的就有报信口、岳家口、鲁碑口、前北风口、后北风口、西字城口、小河口和五岔口。五岔口村因五口汇合,路通五口而得名。

在这几个口中,报信口是古文登县与威海卫的交通分界点,英租威海卫时期这里还爆发了一场抗英斗争。1900年初,强租威海卫的英国军队在没有与中国地方当局协调好的情况下强行划界,沿途遭到了文登威海人民的强烈抵抗。5月5日划到了报信口,报信口及其附近的1500多群众手持铁锨、锄头、木棒、石头,向以彭罗斯为首的15名划界英军扑去,他们将英军围住,与英军混打在一起,以低劣的武器与敌人的洋枪展开了殊死血战,敌人退缩至附近驻地,村民们穷追不舍,尽管死了不少人但仍不退缩。事后英国人一直惊叹中国人的勇气,一名英军副指挥布鲁斯在日记中写道“他们浑身充满了一种一往无前的精神,不断地被击退,又不断地冲上来,有的人甚至已经身中数枪也仍在不停地冲锋。”由驾山孕育出来的中国人民自古就有反抗外敌的英勇气概。

    驾山的水

驾山,由于山大体庞,泉眼密布,衍生出来的河流也不少,在众多的大小河流中,较有影响力的当属送驾河。在驾山上流淌着送驾河,这名字当然与秦始皇有关。五岔口是驾山上的交通分界点,也是驾山上的分水岭,送驾河的发源地就在五岔口,沿途群流涓涓汇集,终成大河,千百年来流淌不息,自驾山奔腾而下渐次经杜营河,入抱龙河,终入南海。

送驾河,两峰相夹,中间狭长,谷底相对平缓,1958年在毛主席“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号召鼓舞下,全国掀起了“兴修水利”的热潮,修建的大量水库,为后人留下一座座宝贵的水资源,驾山上的张皮水库就是在那个时代由文登人民政府组织修建的。张皮村80多户人家,当年为此全部迁出重建。张皮水库坝长420米,水面纵深3华里,总库容一千万立方米,虽淹没土地1500多亩,但几万亩土地因此而得以灌溉,当年张皮水库的一支水渠,自驾山一直延伸到城东峰山,召文台前后的庄稼都能喝到送驾河的水,这壮举当年的秦始皇肯定想不到,可毛泽东办到了。后来农业大集体解散,分田到户,渠道也随之荒弃,现在峰山一带仍能找到这条灌溉渠的残留。近年来持续干旱蓄水量减少,张皮水库是文登的重要备用水源地。就目前而言,中国所有的水库都是毛泽东时代留给人们的宝贵财富。

    驾山的官道

从驾山主峰看,驾山上是没有路的,各村之间的连村路也都在山的外围平坦处,当年秦始皇东巡车撵仪仗庞大,就更应该走一条相对舒缓平坦,且有一定宽度的撵道,不可能翻越原始森林密布,山高路险,巉岩狰狞的驾山自文登去往成山吧。那么这条道在哪呢?

据当地老人提供的线索和实地考察看,这条官道的出口也在五岔口,其走向与送驾河是同向而行的。古代的路一般都沿河而走,沿河而修。由于被张皮水库深埋水底,这条官道当时的模样已无法猜测,但在水库上游,水所不及的地方仍能找到古撵道的痕迹。荣成桥头年长的老人仍能记得他们小的时候跟父亲到文登,走的就是过五岔口经杜梨花到县城的那条官道。

当年秦始皇东巡,自昆嵛山北麓到召文台,经驾山沿河西岸而行去成山,给文登留下来一个县治的名字,留下来一串长长的足印,也给这座山、这条河,赐予了神圣的称谓——驾山、送驾河,他走过的这条路是不是也叫“接驾路”也未可知。这条路,在明宣德二年文登设营,威海、靖海、成山屯兵设卫,抵御倭寇侵扰的时候,便成了文登县至成山卫重要的战略通路。清雍正十三年成山撤卫设荣成县后,这条路又成了两个相邻行政县的主要交通要道。在公路交通还没有发达的解放前,这条官道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驾山上的寺观

自古名山僧占多,驾山也不例外。只县志上有记载的名寺院就有四座,西面的松山寺,北面的友松庵,东面的玉皇庙和南面的驾山寺。四座寺院呈十字对称型分布,很是规整,且两佛两道,和睦共处。

这几处寺观现均能找到遗址,志书也都有相关记载:

松山庙---明万历丙辰年,春夏秋三季大旱,本县一个叫王子宦的老绅士,率领乡民在松山上设坛摆供,宣读祭文,遥祝上苍,祈祷降泽,第二天便下起了大雨。后乡民筹资在此山建庙,以答谢神灵的恩泽庇护。东牟武举曲思化于明万历庚戍年写有碑记,后清乾隆、嘉庆相继重修,且都留有碑记。

友松庵---相传为清康熙年间道人李常明所创建。乾隆甲戌年,登州副使熊绎祖,于蓬莱东巡成山海防途中,因患疾驻庵小憩,康复后即兴赋诗一首曰:“松山撇却刹河迁,日向群生结有缘,济渴疗饥安病旅,利人强似度神仙。”刚书写完,适好此时有五只仙鹤飞鸣而至,遂将友松庵更其名为“来鹤观”。

玉皇庙---清初大水泊于姓始建于主峰老崮顶,嘉庆元年易建于天福山上,有大殿三间,为青砖黛瓦,高门大窗,供奉着玉皇大帝,偏殿小院为道士居所。1937年12月24日爆发的天福山起义,理琪等领导人的指挥部就设在这座玉皇庙的偏殿里。

驾山寺---古名“清凉寺”,有元(朝)元统三年重修记及明万历十七年重修碑记。元碑记写到:“文登县治之东三十里,驾山之阳,旧有古刹,额曰清凉寺,左视浔峰,南瞰铁槎顶,北连正棋山,枕天门涧,右耸峰山,松杉郁茂,溪壑幽深,土腴泉甘,龙盘虎踞,岚光翠气,峙映沧溟,紫霭白云,旋腾霄汉。披松风而揽月鉴,登岩石而窥禅林。”

    驾山多有名人葬

驾山,仙风瑞气十足,帝王将帅、文人骚客多有驻足。高僧大德,诸寺长老圆寂后长眠驾山自不必说,更不乏文登籍名人死后也选择葬身于此。

明朝,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市)主簿王寿死后葬在驾山之阳,有县丞朱颜墓表。他的两个子均葬于此,长子王显著为正八品迪功郎。

明朝,保安(今河北省涿鹿县)知州刘必绍家墓选在驾山北坡。

刘必绍 ,字绍先。著名理学家,文登东关人。明万历选贡,历任宁府通判,保安州知州,保定府同知。置屯堡6处以安边民;倡凿渠30余里以兴水利。告归后于文山下建“万卷楼”,藏书及著述颇丰。著有《四书传习录》,《观我亭集》,《言治记嘟》。 刘必绍之子刘濡恩,字顾思。明万历选贡,官至永平府同知。危境中出使朝鲜,不辱使命。其十二子为文登十二支刘之始。

林一山,1911年生于山东省文登林村。193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考入北平师范大学,任校中心党支部书记。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七·七”事变后,受中共北方局和山东省委派遣回到胶东,进行武装起义的发动工作。1937年12月24日天福山起义后,任胶东军政委员会政治部主任。1938年2月13日,参入指挥攻打牟平城和雷神庙战斗。1938年先后担任胶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兼“三军”总指挥,胶东行署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青岛市委书记兼市长、安东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辽南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

1949年夏,任第四野战军南下干部团秘书长,协助团长谭政率领一万四千人的南下干部,直赴中南地区。南下团到达汉口时,中央电令林一山任中南水利部部长。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军区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南军区农林、水利部部长,财经委员会副主任,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1958年任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主任。1972年,任长江葛洲坝工程技术委员会主任。1979年,任水利部顾问。全国人大第五、六届常委会委员。在水利事业上,特别是在治理长江的水利工程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接见,毛泽东主席曾称赞他是“红色水利专家”“长江王”。

2007年12月3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追悼会上悼词这样这样写到:“近百年岁月,叱咤风云。十五载戎马生涯,求索北平,驰骋齐鲁,鏖战辽沈,南下荆楚,壮志冲天。矢志不渝也,情操高尚矣,大禹传人难忘林一山。逾万里巨川,奔腾浩荡。六十个治江春秋,辩证问水,三段固本,高峡平湖,南引北济,厥功至伟。哲人其萎乎,余泽长存焉,西陵石壁永镌长江王。”2009年3月林一山同志的遗体易葬于驾山东麓的天福山。

张玉华,山东文登人,百岁将军。参加过天福山起义、雷神庙战斗。经历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海南岛等战役,是第一批入朝作战且打赢了志愿军第一仗的中国军队。1964年晋升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1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9.3大阅兵仪式上,是为数不多的经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检阅的抗战老兵。2017年9月10日凌晨于南京逝世,享年102岁。9月19日埋葬在驾山东麓的天福山上,没有坟墓,没有墓碑,只在掩埋他骨灰的地方栽了一棵常青树。树前的一块不起眼的石头上刻着他和夫人出生和逝世的年限。

驾山,承载过一代帝王秦始皇,孕育过胶东地区红色革命种子。这座英雄之山,不朽之山,随着胶东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立,必将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精品推荐
  活跃会员
  征文启示
    尊敬的广大文学爱好者,文登之窗原《文学读书》栏目现经过改版,已更新为《文登文学》,广大新老文学爱好者可在本栏目下方的"文学爱好者专栏"中根据作品分类发布文学作品。具体方法如下:
    1、点击"会员注册",填写用户名,设置账号密码(此账号可在新区论坛中通用)
    2、以前曾经在原《文学读书》中发布过文章的老用户,可使用原来的用户名,但需要重新注册密码。
    3、点击"登陆发布"选择主题分类,发布作品。
    欢迎广大新老文学爱好者积极发稿。如果想加入文登作家协会,可与陈秘书长联系。
    联系电话:13563141866



copyright© 2014 文登之窗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编号鲁B2-20100020号
 电话:0631-8985020  鲁icp备090749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