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之窗首页 - 资讯 - 供求 - 招聘 - 房产 - 婚庆 - 家居 - 汽车 - 法律 - 健康 - 企业 - 摄影 - 书画 - 文学 - 收藏 - 周易 - 美食- 社区 - 优惠券
首 页 文登作协
作协简介 组织机构
作协章程 作协成员
文坛动态 文登作家专栏
小说 诗歌 报告文学
随笔 戏剧曲艺 文学评论
文学爱好者
小说 诗歌 随笔
散文 杂文 游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登作家作品 >> 散文随笔
穿越古今香岩寺
作者:陈强伦

   中国古代的城池,无论大小一般都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而文登古县城只有东“望海门”、西“昆嵛门”和南“新建门”三个城门,没有北门,这种特殊的现象是由文登县城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的。

    文登东面有峰山,是从东北正棋山脉绵延而来的,峰山向西又有一条很大的余脉,联结着文山和香山。文登县城就窝窝严严的坐落在香山与文山的夹角里,香山是文登的北屏障,自然也就无路可出入,因此北门是没有用的。

    旧志载,香山在峰山西,为县城后障,亦曰北山,山多古冢,累累如北邙,上有泉,曰香水,其西南为香岩寺,因山得名也。

香山,淌香水,障邑城,润百姓,护城池,风水宝地一块。但真正让香山出名的是山上的那座古寺院——香岩寺。

    香岩寺历代有修建

香岩寺,金大定三年敕建,有元至正三年重修碑,登州学官于世能撰文,般阳府儒学教授毕居仁书写。碑文大意:文登城北香山,地势灵秀,旧有香岩禅院,并有僧人主持,始建于何年没有实据。金大定三年由皇家敕赐院名,曰“香岩禅院”,自此开始大规模修建。院中有一座龙头石碑,碑上的篆额及碑上残文仅能辨认十分之一,其余皆杳然不知所云,当时的僧人也没有法号。

寺的西北面有香岩寺已故主持温公和尚的石幢一座,上面刻有经文和各种图像。石幢下有座、上有盖,状如宝塔,为金承安二年(1197)金大定文登进士郭荣祖撰文。文中说,本院主持大师法号善温,俗姓高氏,文登人,学习佛教经典持诵不倦。大定三年入佛门受戒为僧,后主持修建香岩禅院,院建于县北之近郊。善温大师竭家资而力办,送米粮,送布帛,送珠宝的布施者络绎而至,殆无虚日。院中前有堂,后有舍,旁列为两廊,前面是大殿,再前面是山门,殿有维摩尊像一座。庭阶严静,窗牖洞达,花果敷荣,竹树交翠,集为胜境,非有力者,孰能为之。

香岩寺在明万历十三年又进行了重修并有碑文记载,碑文由当时文登知县李需光撰写。到了清雍正十一年,乾隆四十四年、五十九年,道光二年,咸丰三年都相继重修,且都有重修碑文记载。至清末,逐趋完善,规模已成定局。

    香岩寺重修碑记

在香岩寺的重修碑记中,元至正三年登州学官于世能《重修香岩禅院碑记》和明万历十三年文登知县李需光的《重修香岩寺记》在历史上都有着详细记载。

于世能的碑记洋洋洒洒1000多字,现摘录几句飨于读者:“巍巍荡荡,中国称扬,始立精舍,招提道场,香岩法古,金国末亡,越三甲子(指香岩寺自创立至此已经历了三个甲子180年),举皆荒凉,师祖入涅,智深激昂(智深是当年主持重修的主持和尚),重葺雷音(雷音指传播佛学的声音如雷震耳,这里指的是佛殿)普及回廊。补妆佛像,金色毫光。创构创塑,山门金刚,望之壮丽,即之工良。晨昏讽诵,钟鼓铿锵。祝延圣主,万寿无疆,勒兹坚琰,遐尔馨香”可谓洪钟大吕,读来让人荡气回肠!

李需光的碑记中写到:“文登治北有香岩寺,盖创诸古,历年久远,基埋寺颓,木植岁远,多朽溃难支,后经寺僧元和竭力奔走,募资重建。易其朽溃,更以坚实,门楼殿宇,焕然改观;见其神像金碧,烨烨如也;榱楹藻丽,翼翼如也;粉壁赭垩,烁烁如也;晨钟定磬,彭彭如也。”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寺院重修后的愉悦心情。

    香岩寺的历代高僧

香岩寺自金元至民国不知有多少寺僧更迭,在历史上不知有多少大德高僧留下英名。志书上有记载的就有好几位:元代圆明和尚,姓徐氏,东牟胡里口人(今乳山夏初镇胡家口村)自幼被剃于香岩禅院。为人沉静,博通经教。苦志于济南东平,投师正艺,兼解儒书,后归院诵经,晨昏无倦,人皆尊其德,慕其艺。主领讲座,高谈至理,听其经者,不可胜数,元至顺壬申(1332)卒。

  元代智深和尚,姓孙氏,东牟北岘人(今牟平水道镇,北岘村)自幼投礼道印,出家于香岩禅院,至正三年(1343)重修院宇。焕然改观,壬辰(1352)卒。其徒建石幢葬之,其文曰“智深博览群书,善谈玄理,平昔静坐,忘情绝虑,识心见性,开堂演法,宏宣奥义,为僧俗宗师。”

清代清信和尚,名实修,姓李氏,本地人,七岁于城北香岩寺出家,举止端庄,颇有儒行。

    香岩寺的盛与衰

   至清初,该寺已有殿宇神祠二十余座,僧房禅舍六十余间,总占地面积一百五十余亩,建筑面积两千余平方米,主殿三座,配殿若干。整个建筑前低后高,旁低中高,左右映衬,上下应照,因地而宜,布局得当,既有高大雄敝之豪迈,又有曲径通幽之恬静。

到了清末,香岩寺仅剩佛殿三座,但仍存雄伟。屋檐三叠凌空上翘,支支飞檐似群雁展翅,观之庄重肃穆之感油然而生。前殿的正门上悬有乾隆年间文登知县简贵朝书写的“香岩禅寺”横匾;正门有木刻的布袋和尚像,旁列四大天王;正门石阶上刻有黑色毛驴浮雕,雕工精细,虽久经风雨侵蚀,其图案仍清晰可辨,俗称香岩石驴。中殿为佛殿,壁绘三弥勒,殿中央,熔铜千余斤铸一巨佛,高丈余,屹立中坐,以佑万岁,左右环列迦蓝。忽然有一天香岩寺铜佛额头汗流,自面至膝,一直流了一天才停止。从此佛之左额汗溃犹存,拭之不去,至民国末年一直存在,是何事使得佛像汗颜?

    香岩寺血案

    清末民初之时,香岩寺住持为师徒二人,另有田园长工及厨夫三四名。师父法名仁宽,勤俭治产不遗余力,收留的这个徒弟则骄奢淫佚,殊不守分,乡野恶习始终不改,经常在外胡混,日不读经,夜不归寺。师父对此深恶痛绝,屡屡教诲,仍我行我素。

   这年冬天,年关将至,大雪封山履寺。夜晚,长工、厨夫各皆安歇,师父仁宽亦坐禅完毕,熄灯就寝。似睡非睡之际,师父忽听粮房有撬门声,马上起身披衣出门查看,见粮仓房门未关,以为是天降大雪工厨们疏于关锁,被大风吹开,并未料想此等恶劣天气会有盗贼,也就没有招呼他人,更没有畏惧之感,直接趋步向前,准备将门检点锁好即返回继续睡觉。当步入仓前时,见门内竟有人行窃,便大喊捉贼。岂料那贼举起手中用来撬门扭锁的铡刀钉,奋力向仁宽法师砸去,法师顿时脑壳崩裂,血流如注,倒卧粮房门旁。工厨们闻声不对,急忙披衣靸鞋,惺忪而出,窃贼早已逃离远循。看师父已倒在血泊里,不省人事,便马上到山下县衙报警。

   文登县令姓李,当夜正好睡在县衙,闻报马上起床,当即率领班役们冒雪赶往香岩寺。此时仁宽师父早已尸僵血凝。验完伤,李公问寺中住有几人,是否都在寺内?厨夫答,除死去的师父及我们四个长工,还有一位小师傅,并将小师傅平日的表现告于知县。李公问,你小师傅平日都在何处?答曰多半在饭馆和赌钱屋子,时常也到九里水头村,好像与该村某家女人有染。李公马上命令厨夫带路,率众衙役,旋即出发。他们穿山越岭,顶风冒雪,抄近路直扑九里水头村,将某家房屋环环围堵后命厨夫叫门。好久,一年轻村妇将门打开一道缝,未及探头,班役们蜂拥而入,虽经各处搜寻,但却杳无踪影,忽一衙役见桌柜底下有湿鞋一双,厨夫认得是小师傅之物,李公断其定必藏家中无疑,遂又反复搜查,最终在东厢的乱草堆里将索索发抖的小徒擒获,五花大绑,拉回县衙,连夜审讯。未等用刑小徒即据实招供,并将用以行凶的铡刀钉在山沟里找回以资佐证,自此案情大白,天亦大亮。

   此案顺利告破,李县令的聪明也足以让人钦佩,寺院乃神圣之地,俗人怎敢对师父行凶?冰天雪地,谁能到高山寒寺行窃,想必是内贼;九里水头乃去威海的必经之路,如不连夜追凶,等到天亮必逃往威海英租界地,乘轮远飏,若稍迟一步,不但老师父之冤永沉海底,就是长工厨夫们,也难免受一时之嫌,故凌风冒雪,即夜追踪,出其不意,水落石出,报请上级,择日处斩。 经此凶案,香岩寺多年再无僧人住持。

    香岩寺的败落

香岩寺自金创立至清朝一直香火旺盛,延绵不衰,到了清朝末年随着国力的衰败也逐渐走向没落。民初香岩寺发生的那场让人痛心疾首的血案,更使香岩寺元气大伤。

    民国以来,各地军阀割据,群雄四起,内战不断,加之古寺没有主持便日趋凋零。民国六年(1917年),文登县在此创建蚕丝学校,将殿堂改为校舍,除殿中铜佛外其余诸佛像悉数毁之。1937年抗战爆发,蚕丝学校停办。1940年日军占领文城,该寺遂成日伪据点,毁寺建炮楼,寺庙已面目全非。1944年8月文登解放,9月黄泥庵小学搬迁于此,此时寺内仅有一座大铜佛和一百二十平方米的大殿,10月,文城苏家河的民兵奉命将铜佛捣毁送兵工厂造枪炮子弹,1945年10月仅余的一座大殿也被拆除了。延续千年的香岩古寺从此灰飞湮灭。

    解放后文登城拆除城墙,香山与县城融为一体,文登县将监狱建于山前,后县政府在此建了一排排整齐的家属房,自南向北红砖红瓦展满了整个山坡,始称后寺,老百姓称其为北山老爷府。随着旧城改造逐年拓展,香山也被林立的家属楼占满,香山的西北东三面全被建筑物遍地覆盖,现在已看不见山的模样了,但香岩寺的辉煌历史人们并没有忘记,香岩寺的佛影始终在人们心头萦绕,恢复重建香岩寺也一直是文登热心于佛教人士的一大愿望,但建于何处呢?

   香山,县之北障,香岩寺高居其上,北倚正棋山,东靠峰山,西遥昆嵛山,南峙万石山;柳林河西绕,抱龙河南横,环视四野,俯瞰县城,宝地依旧在,宝刹永难回。

    香岩寺新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趋向多元,特别是国家宗教政策落实之后,佛教信众也在逐年增多,对宗教活动场所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恢复重建香岩寺就成了广大佛教信众的普遍愿望。古香岩寺在古城以北,随着城市的东建北拓,选一处仍是城市北障的山体,是重建香岩寺的首要条件。

    文登北面,香山之后,有一座东西走向的山脉,在延绵数里的山中央部位凸起了一座小山,因树木种类繁多被人们称为百树园。这里背风向阳,冬温夏凉,植被繁茂,纳气聚风,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它位于古香岩寺的东北方向,离香岩寺仅三里之遥,是香山的余脉。香岩寺恢复易建于此,是最佳的选择。经风水考证,政府批准,香岩寺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脱胎换骨,渐露生机。

2006年,文登宗教局从北京广化寺请来了时任广化寺监院兼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培训部主任的体净法师,来文登成立了香岩寺筹建委员会,主持香岩寺的复建工作。

    体净法师祖籍山西,1979年5月生 ,宿具佛缘,童真入道。1993年14岁的他,便出家于被称为中国第一寺的河南洛阳白马寺;1996年考于安徽省九华山佛学院;1999年就读于北京中国佛学院本科;2003年毕业后,受聘为广东省南华寺佛学院讲师;2005起住北京广化寺,任广化寺副监院、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培训部主任;2007年底山东省宗教局批准同意恢复重建香岩寺,体净法师担任文登香岩寺筹建委员会主席,同年增补为文登第八届政协委员;2009年11月文登市佛教协会成立,当选为文登市佛教协会第一届会长;威海市佛教协会成立,当选为威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2012年当选为山东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2014年赴斯里兰卡凯莱尼亚大学研究院攻读硕士;2015年8月毕业,获得佛教文学硕士研究生学位;2014年8月当选为威海市佛教协会会长。

体净法师放弃了首都大寺院优越的生活,只身从北京来到文登创建寺院。刚来时住在香岩寺不到十平方米的偏厦子里,夏天蚊虫叮咬,闷热难当,冬天大雪封门,寒气逼人,自来水冻死了,他就用雪水融化了做饭吃。在经济极其拮据,生活无以为继的情况下,体净法师经多方考察、精心设计,根据实际地形,临时打造了一个小而精的小寺院。没有围墙,他领众居士砌围墙,没有道路他领众居士们修路,没有机械,他领众居士们肩扛担挑。有一天突然累倒了,住进了医院,诊断是胃出血,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要家属签字,结果没有家属,医生这才知道是位出家师父为文登建寺院病倒的。刚过一星期他就要求出院。经过艰辛努力,建成后小寺院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传印长老为香岩寺题写了寺名。

小庙建起,佛法僧暂有安身之处,但兴建一个大规模的香岩禅寺才是体净法师的最终目标。他聘请了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时任山东省佛教协会会长明哲长老、山东省佛教协会原会长觉照长老为香岩寺顾问,共谋香岩寺的筹建大计。一个县级市的寺院建设,能聘请到四位国家和省里的佛教协会主席做顾问,这在全国也并不多见。

   在北京听过他讲法的,与他熟悉的全国各地的大居士,闻知他在文登建寺院,都过来看,看后都赞叹不已,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纷纷捐款捐物,以资建寺。体净法师也多次赴北京、广东、香港等地筹措资金。一点一滴,法不搪捐 ,涓涓细流,终归成海,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在中断了100多年佛教,消失了80多年寺院的文登大地,建起了一座返璞归真的香岩寺。

现在的香岩寺,山门、天王殿、客堂、斋堂、寮房、讲堂、钟、鼓楼及大雄宝殿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佛像香炉等也已就位。

香岩寺的佛像石材采用的都是好中最好的汉白玉石雕刻制作而成,大殿的主佛像采用的是缅甸玉,精美绝伦,庄严无比。香岩寺的“岩”字为山石一体,体净法师想让重建后的香岩寺仍旧像古香岩寺一样,如同文登的北靠山,继续保佑一方平安,造福一方百姓,护佑文登永世风调雨顺,人们永远安居乐业。


 
  精品推荐
  活跃会员
  征文启示
    尊敬的广大文学爱好者,文登之窗原《文学读书》栏目现经过改版,已更新为《文登文学》,广大新老文学爱好者可在本栏目下方的"文学爱好者专栏"中根据作品分类发布文学作品。具体方法如下:
    1、点击"会员注册",填写用户名,设置账号密码(此账号可在新区论坛中通用)
    2、以前曾经在原《文学读书》中发布过文章的老用户,可使用原来的用户名,但需要重新注册密码。
    3、点击"登陆发布"选择主题分类,发布作品。
    欢迎广大新老文学爱好者积极发稿。如果想加入文登作家协会,可与陈秘书长联系。
    联系电话:13563141866



copyright© 2014 文登之窗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编号鲁B2-20100020号
 电话:0631-8985020  鲁icp备090749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