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之窗首页 - 资讯 - 供求 - 招聘 - 房产 - 婚庆 - 家居 - 汽车 - 法律 - 健康 - 企业 - 摄影 - 书画 - 文学 - 收藏 - 周易 - 美食- 社区 - 优惠券
首 页 文登作协
作协简介 组织机构
作协章程 作协成员
文坛动态 文登作家专栏
小说 诗歌 报告文学
随笔 戏剧曲艺 文学评论
文学爱好者
小说 诗歌 随笔
散文 杂文 游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登作家作品 >> 散文随笔
一张全家福
作者:陈强伦

我们家的第一张全家福,也是唯一的一张全家福是在1963年拍的。那时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不知为何,在愁吃愁穿的年代,我父亲怎么舍得带着一家子人去县城照张全家福。

我父亲兄弟俩从小就失去了爹娘,伯父结婚没几年也去世了,我伯母没有动过改嫁的念头,心甘情愿地伺候着尚未成家的我父亲和我小姑。我父亲结婚小姑出嫁后,伯母一直同我们生活在一起。我父亲在县城供销社以每月挣三十来块钱的微薄收入维持着一大家子人的生活,母亲天天在生产队干活,家里的一大堆孩子全由伯母照料着。后来父亲将我们姐弟六人中的大姐过继给伯母,由她陪着伯母走完了一生。

去照相那年,我小妹还没过生日,我才五岁。我记事早,当时的情景我仍然记得。那年春节,我们都穿着最好看的衣服,高高兴兴地往城里赶。我们村离县城大约有十多里的山路,我父亲向邻居借了辆小推车,我和伯母一边一个坐着,伯母那时五十岁出头,瘦瘦的,裹着小脚,看样子就是个很老的小老婆了。父亲给伯母腚底下垫了个蒲团,这边父亲用绳子将我拦腰捆在车上。这是我第一次乘坐交通工具,第一次出远门,父亲推着小推车走在前面,后面里里拉拉跟着抱孩子的母亲和几个未成年的孩子。十七岁的大姐不时地帮母亲换一换。我大哥刚十四岁在县城读初中,骑着我父亲过年骑回家的破自行车,手艺不好,东摇西晃没人敢坐,父亲就让他打前站去了。

我们一行翻山越岭走到了柳林河边,柳林河上只有几根单板连起的石桥,桥的两端是宽宽的沙河套。我父亲奋力地拱过河套,上了石板桥的斜坡,突然发现,我怎么在水面上行进!向下一看,滔滔的河水在我身下急急地流淌,我吓得使劲抓住车架一点声音也不敢出,看看对面的伯母倒是很坦然。出了河套,上了通往城里的大道,偶尔有一两个大卡车过来,我一直目送到看不见为止,这车咋跑得那么快?

到了照相馆,眼就更不够使的。我们来到一个挂有风景布的幕前,按摄影师的要求摆好队形,我被伯母搂着大气不敢出。看着摄影师指指点点后钻进一个蒙有黑布的架子里,我还没反应过来,“行了!”就都稀里糊涂地走出了照相馆。我父亲对我大哥说:“我身上就这几个钱了,这些给你留着好取像,这些拿去买几个包子,咱们少吃点儿压压,一会儿就回家。”听说能吃包子,我直咽口水。不知等了多久,大哥手捧着几个用黑纸替着还冒着热气的小包子。我一看,就这几个呀,我自己也能把它吃了。我眼盼盼地看着父亲分包子,只见先给了我伯母两个,然后我们姐弟每人一个,剩下了一个,我父亲一瓣两半,给了母亲一半,那一半自己一口昂进嘴里,我母亲的那一半咬了一小口稍微嚼了嚼喂到小妹的嘴里,我三口两口将包子吃到肚里后,嘴仍不停地咋吧。我伯母吃了一个,另一个就向外推,说分给孩子们吃,我父亲坚决不让,硬是逼着伯母把两个包子都吃了。看着我们眼巴巴的目光,父亲说:“你大妈是我们家年龄最大的、最辛苦的,我们要学会有好东西尽着老人吃,这是老辈子传下来的规矩,你们将来长大了,都应该照着这么做。”

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但他分包子的这一幕我却永远的记在心里。父亲孝敬伯母行为一直延续至伯母去世,也感染着我们把这个家风一直延续到我们这一代甚至下一代。

我们家唯一的这张全家福现仍在我这里保存着。


 
  精品推荐
  活跃会员
  征文启示
    尊敬的广大文学爱好者,文登之窗原《文学读书》栏目现经过改版,已更新为《文登文学》,广大新老文学爱好者可在本栏目下方的"文学爱好者专栏"中根据作品分类发布文学作品。具体方法如下:
    1、点击"会员注册",填写用户名,设置账号密码(此账号可在新区论坛中通用)
    2、以前曾经在原《文学读书》中发布过文章的老用户,可使用原来的用户名,但需要重新注册密码。
    3、点击"登陆发布"选择主题分类,发布作品。
    欢迎广大新老文学爱好者积极发稿。如果想加入文登作家协会,可与陈秘书长联系。
    联系电话:13563141866



copyright© 2014 文登之窗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编号鲁B2-20100020号
 电话:0631-8985020  鲁icp备090749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