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之窗首页 - 资讯 - 供求 - 招聘 - 房产 - 婚庆 - 家居 - 汽车 - 法律 - 健康 - 企业 - 摄影 - 书画 - 文学 - 收藏 - 周易 - 美食- 社区 - 优惠券
首 页 文登作协
作协简介 组织机构
作协章程 作协成员
文坛动态 文登作家专栏
小说 诗歌 报告文学
随笔 戏剧曲艺 文学评论
文学爱好者
小说 诗歌 随笔
散文 杂文 游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登作家专栏 >> 刘向荣 >> 散文随笔
走河口
作者:刘向荣

河口渔村,我曾无数次魂牵梦绕。海草房,农家饭,海上日出,垂钓,坐船出海……太多的诱惑,走河口寻访原生态的山海景致感受渔家风情,成了我由来日久的向往。因为缺少志同道合的同行者,走河口的愿望一直以来只能寄放心之一隅,随季节的游走起起落落。爽秋又至,适逢双节,恰是休渔期刚过,正是渔家游的黄金季节,满怀期待到群里找寻旅游讯息,适逢有群中好友组织到河口自助一日游,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急不可待的心情也随时间的临近轻舞飞扬。

假期的第二天中午,我们一起拼车自驾出游河口渔村,河口位于威海荣成市,在秦始皇巡游过的天尽头的西北面。车出了威海市区,走了不多一会就进入荣成地界,没有了城市的高层建筑,视线一下子变得明朗起来,天空净蓝得没有一丝杂质,平展的田畴遗留着丰收的痕迹,绵延的海岸线因为自然而变得低姿态,不见人工雕饰的堤坝,像母亲的臂弯,环抱着和天空相连的蔚蓝大海。跨海大桥没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灵巧别致,一身的宽广坦荡,想来是沾染了不少大海的情怀。一桥之隔,东北面烟波浩淼,对面便是坞着小船的海汊子。在一处开阔地带,沿海岸线从平坦的土地上突兀挺拔出一片巨大的白色风车,转动的风车成为这里独特的风景,这些风车是风力发电用的,以前只看见过山野里的那种小型风车,从气势上没法和这里的风车相比的。空气像用细纱滤过,清澈透明,甚至能听见氧气碰撞释放出负离子的声音,深深吸上一口,吞吐间去陈纳新。随视野的开阔,视觉的更新,心情也豁然开朗,突然间生出一种别样的感觉,好像自己此时此刻蜕变成了一只蝴蝶,从城市的茧里破壳而出,感觉只有飞出狭小的楼道,才有机会打开心情的翅膀。

海岸山脉逐渐多了起来,远远就能看见迎面峰峦叠嶂,山脚下临海的一块空地散落着几座小巧玲珑的海草房,像极了童话里的小屋,让人浮想联翩。等车缓缓停了下来,河口村志豁然出现在眼前,其实不用村志,海草房就是河口渔村最好的招牌,海草房是以前最具特色的胶东民居,它的建造和用料全都是原生态的,墙体是用胶东特有的胶泥拓积建造而成,屋顶覆盖着厚厚的海草经年不烂,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如今胶东剩下的海草房数量有限。和高屋亮舍相比,我想象不出如此低矮狭窄的海草房当初是怎样盛下渔家汉子和他的妻儿老小,又是如何历尽风雨见证了新一代渔民从贫穷走向富裕。迎面的矩形招牌是一幅画展的海报,让人看了不觉暗自称奇,河口是以其独特的渔家民俗游招揽游客的,画展可是高雅艺术,怎么会展在这临近天之尽头的偏僻小渔村?看和我们一样乘兴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不禁想到人们常说:富在深山有远亲。看来河口渔村是真的富了,富得雅俗共赏,富得物质和精神双丰收,经济和文化并驾齐驱。

顺路往东不远处,村北头有一座面南的海神娘娘庙,每年谷雨是胶东的渔民节,过节时人们来庙里祭拜,以表示对大海的虔诚。进到院子里,可以看见有两颗从地下便开始分叉的无花果树,树干茂盛地交叉在一起,树上硕果累累。站在院子里的台阶向北可以看见整个大海,庙里的木头漆成紫红色的,正中供奉着慈眉善目神态安详的海神娘娘,四周的墙上画着麒麟送子和神龙献瑞的壁画,供桌上的香火正旺,摆着时鲜水果,海神娘娘是胶东专司渔政的神仙。胶东半岛同时信仰观音文化,老百姓都知道观世音菩萨以慈悲为怀,众生遇到种种灾难苦恼,只要发声呼救,观世音菩萨就寻声解救。

和村里旅游公司的经理联系了一下,我们便向南拐了个弯直奔河口村委。说起住宿,我们都希望能住上海草房,想亲自体验一下冬暖夏凉天然空调式的特色民居,但是据旅游公司经理介绍海草房早就不住人了,作为一种原生态景观加以保护,住不上梦寐以求的海草房虽说是心里难免隐隐有点遗憾,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河口的这种做法确属明智之举,许多自然生态景观我们今天的留守,又何尝不是给子孙留下一笔巨大的财富。在楼房与平房的选择中我们选择了后者,倒不是因为十元钱的差价,而是要选择一种不同的生活,习惯了楼房的各自为伍,希望能体验一下平房的其乐融融。

四五点钟的太阳,像劳作了一天的汉子,一脸的倦怠,一脸的红晕,小渔村就是他温柔的女子,在光晕里宁静着幸福着,秋天成熟的风轻轻掠过,更增添了无尽的温馨。河口三面连绵着起伏的海岸山脉,只有北面背靠着大海,山上依疏可见玲珑别致的亭台楼榭。村子不大,依着地势东低西高,村里除了醒目的海草房,平房、楼房参差相间,错落有致。我们的“家”,是坐落在半坡上的三间两面厢的平房,家里收拾得纤尘不染,院子上面也镶着玻璃。男主人是典型热情好客的渔民,黑黑的脸膛挂着微笑,爽朗而客气地和我们打着招呼,女主人干净利索,话不是很多,他们的儿子在外地上班,家里只有老两口。

安排好房间后,我们决定乘暮色去登山。同行的苏耕老师是一位知名画家,他一身休闲牛仔装,面带浅浅的微笑,和蔼慈祥。在山脚下,老人家拿出了速写本,找了块岩石坐下,一会凝神观察景物,一会全神贯注用碳素笔在本子上勾勒着线条,东方一片连绵的群山连同半山腰上的小屋,便栩栩如生跃然苏老的速写本上,招引得孩子们丢掉了贪玩的天性,攢头齐脑地过来欣赏。根据天色我们选择了正南的一座不算太高的山峰,为了节约时间我们没有沿东面的小路上山,决定直接从北面陡峭的山坡爬山,穿过山根的一片松柏林,草堰上横陈着长脱脱的方瓜和扁圆金黄的南瓜,藤蔓友好地拉扯着我们的裤脚,孩子们快乐得像放飞的小鸟。

我们攀登的地方实际上是一块巨大的岩石,上面长满了风干的苔藓和地衣,岩石质地不太致密,经海风经年累月的吹拂,形成一些浅坑正好充当了脚窝,有的地方还能看见一些残存的牡蛎皮,看来这里许多年前也是大海的一部分。很快到了山顶,清凉的海洋季风吹着微汗的面颊别样惬意,松涛阵阵不绝于耳,我们汇聚的小亭,四角飞起了琉璃瓦的廊檐,平整的花岗岩地面,东西两面各一朱红的木制长椅,木质靠背充当了护栏,供游客歇息观光。向北一看,风景尽收眼底,目之所及天海相连,浅蓝挽着深蓝,近处回归的船队像吃饱肚皮的大鱼忙着归巢,远处模糊着船的轮廓悠悠飘向天际,偶尔有几艘轮船踏浪过往,增添了大海的宏伟气势。

山坳里的渔村于暮色中已是炊烟袅袅,“沽酒待客风亦醉”想必黄金周家家皆客舍的小渔村也醉了。这一刻真的入景为仙,忘了人世间一切烦恼和忧愁。天光渐尽,我们遁着来路打道回府,正是掌灯时分,整个渔村已是灯火阑珊。回家时,主人已满满当当置办了一桌渔家饭菜,我们洗手帮着拿碗筷端稀饭,人来人往蛮像以前公社时期的大锅饭,给人一种暖融融的感觉。新鲜的海产品和时令的农产品几乎一应俱全,一张大圆桌我们临时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美食加上饭前运动,大人和孩子们都吃得格外香甜,眼看着一桌子美食风卷残云般的所剩无几,盘子见底,扇贝皮和蛤皮堆成了小山。地瓜丝稀饭和熟透的老方瓜汤甜得沁人心脾,肚子饱了还是眼馋,禁不住各样又喝了小半碗。

饭后,我们乘着渔家灯火和别的游客一起到村委门前观看篝火晚会,渔村的夜晚被音乐和说笑搅得一片欢腾。铁板上架了燃料,一堆熊熊燃烧的篝火诞生了,一张张面孔被火光映得红彤彤的,加上绽放的笑容,让人不得不联想到映日开放的红牡丹。热情被点燃,友谊连成串,于是,相识的不相识的、大人孩子、男的女的便不分彼此拉起手,一条流动的人链挂满欢声笑语,把欢乐流成了河。孩子们个个兴奋得手舞足蹈,有的手里握着花鞭画着光弧,有的买来焰火,用香在篝火上采了火种,把一串串礼花送上夜幕,于是黑色的天空被点缀得一片绚烂,红的黄的蓝的绿的……渔村的夜沸腾了。午夜,这里没有车辆的喧嚣格外静谧,秋虫的呢喃变成音符,在耳边缭绕成小夜曲。

河口的清晨凉爽而宁静,从半坡的“家”里一出来就能看见大海,她像一块宝蓝玻璃平整而波澜不惊,鹅卵石巷子里悠悠走着三三两两起早看日出的游客,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熟悉的陌生的就算打过招呼,似乎都怕一出声惊扰到村庄的梦境。太阳刚睁开惺忪的睡眼,东边海面上便显现出一抹羞涩的桔红,只一会,浅淡消失了,天际燃起秾丽娇艳的火苗,太阳不紧不慢地露出半张胖嘟嘟的脸,它从大海里跳脱出来只是一瞬,看着俨然太阳是从大海里娩出的,光芒一出太阳不忘回报大海,整个海面铺上了金色的霞光。

早饭后我们来到河口码头,从这里乘船出海垂钓,所谓的码头并没有我想象中的华丽,看样子是早年建成的,石头的边角变得圆润,所用石头是岸边本身就有的黄褐色花岗岩。晴朗的天空,苍翠的植被,碧蓝的海湾,清澈的海水,洁净的沙子,自然地构成了一副静美的山水画。我们垂钓的小船渐行渐远,因为空气纤尘不染又没有建筑物遮挡,海岸总是清晰可见。陪我们一起出海的是一位精神矍铄,身材结实硬朗的渔民大伯,说起现在的海产品,他说比起以前可差远了,他年轻时常见的大鱼现在品种和数量都减少了,网的嘴大了,鱼自然就小了,这些年政府实行休渔政策将来会好起来的。说话间船舷边类似有海豚欢快游过,孩子们目光追寻着它拍起的浪花欢呼雀跃,大伯说那不是海豚是江豚,本地人叫它江猪,是濒临灭绝的物种,近几年海水污染轻了江豚才又多了起来。

我好奇现在投资开发的遍地都是,难道就没有人看上这片净土?河口村就没有进一步开发旅游市场的念头?大伯笑了,红红的脸膛熠熠放光,他说来河口的投资商一波接一波都被历任书记打发走了,河口人不会随随便便破坏祖先留给后人的财富。在这远离喧嚣的河口渔村,他们一直以来追求的是一种草木枯荣自有时,万物从容皆自得的纯粹,他们放弃了人为改变,一切顺其自然,其实放弃是另一种坚持,他们更加懂得且行且珍惜,我敢说没有他们的坚持和珍惜就没有今天的河口渔村。仔细想想他们生活中渗透着禅意,也许祖先们早就参透了,坚守并传承下来,从而为后人保留下世外桃源般的原生态画卷。

因为心中的喜欢,和海有关的旅游我很少错过,看过不同的海,难免在心中做个比较,那些过度开发的海岸,的确有它们抢眼的地方,可怎么看都似乎多了些人工雕琢的痕迹,平添了无数讨好人的元素,好不容易有了一片天然的沙滩,呼啦啦边上又拉起了一片海景房、休闲吧、商业区、大饭店,广阔的大海被人们强行穿上了不合身的马甲,显得拥挤不堪,缺少了许多自然的韵味。和那些经过精雕细琢的海岸相比,自然生态的河口多了一份清新,多了一份质朴,多了一份贴心的舒服,河口渔村是我心中永远的蓝色海岸。下午即将离开,我默默许下一份美丽的契约:等我,再走河口。


 
  精品推荐
  活跃会员
  征文启示
    尊敬的广大文学爱好者,文登之窗原《文学读书》栏目现经过改版,已更新为《文登文学》,广大新老文学爱好者可在本栏目下方的"文学爱好者专栏"中根据作品分类发布文学作品。具体方法如下:
    1、点击"会员注册",填写用户名,设置账号密码(此账号可在新区论坛中通用)
    2、以前曾经在原《文学读书》中发布过文章的老用户,可使用原来的用户名,但需要重新注册密码。
    3、点击"登陆发布"选择主题分类,发布作品。
    欢迎广大新老文学爱好者积极发稿。如果想加入文登作家协会,可与陈秘书长联系。
    联系电话:13563141866



copyright© 2014 文登之窗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编号鲁B2-20100020号
 电话:0631-8985020  鲁icp备090749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