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之窗首页 - 资讯 - 供求 - 招聘 - 房产 - 婚庆 - 家居 - 汽车 - 法律 - 健康 - 企业 - 摄影 - 书画 - 文学 - 收藏 - 周易 - 美食- 社区 - 优惠券
首 页 文登作协
作协简介 组织机构
作协章程 作协成员
文坛动态 文登作家专栏
小说 诗歌 报告文学
随笔 戏剧曲艺 文学评论
文学爱好者
小说 诗歌 随笔
散文 杂文 游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登作家专栏 >> 周霞 >> 散文随笔
签子馍馍里的旧时光
作者:周霞

进了腊月,年味儿就一天浓似一天了。每年这个时候,自然就想起老家蒸签子馍馍的光景来。

拜过灶王爷,村子里的婆姨们就忙着蒸面食了,什么枣糕,黄面窝窝,馒头包子之类的,应有尽有,要是谁家亲戚多,就要多蒸几锅。面食中,蒸得最多的就是签子馍馍了。签子馍馍,只有过年的时候或者谁家有喜事了,要大摆筵席招待客人的时候才能有机会吃到。在那个贫穷的年代,签子馍馍附带了无尽的喜气,成了所有人的盼望。

签子馍馍也就是签子馒头,又称尖儿馍馍,因其插在直立的竹签上蒸熟又两头略尖而得名。签子馍馍起源于五百年前的山东平原县恩城镇一带,我的老家附近。打小,就听乡亲们逢年过节就念叨那个不老的传说:明洪武年间,京城有位王爷奉旨来此巡视。用餐时,知县命人呈上一个瓷盘,只见瓷盘之上,盛着8个色白润如玉,油光微亮的细长“馍馍”,中间有一小洞,嗅之芳气扑鼻,折之对弯不折,食之甘甜柔韧。王爷甚是惊奇,知县秉道:“这是签子馍,小县独有面食。今日为您呈上8个,寓王爷发财发富,健康长寿!”王爷自是十分高兴。从此,签子馍更是知名。

做签子馍馍可是力气活儿,到了临近年关,即使一年来从不下厨房的男人们,也会挽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了。母亲总是挑选最好的麦子磨成上等面粉,用“肥头”(酵面)加入适量碱面,和以“嫩面”,不停地揉。由于面粉团太大了,一般就由父亲来揉面。父亲的身体在面板旁一起一伏,不一会儿,父亲就吵着要脱掉一件衣服了。等面团揉好了,父母各在面板一侧,用家里那根胳膊粗的擀面杖反复挤压面团。母亲说,要把面揉搓挤压得格外结实才行,如果面软了,搓成条儿的馍馍插在竹签上就会塌软变形,不挺括。有时我们兄弟姊妹也会好奇地压上几下,然而总是不过一会儿,就在嘻嘻哈哈中不得不败下阵来。

搓尖儿馍馍也是一种乐趣。拿过一个剂子,要揉得圆滚滚,两头略尖才行,揉好后还要放在热炕头上醒一会儿,等上一锅蒸熟,就可以往粗篦梁上的签子插馒头了,要不偏不倚才好,否则,尖馍馍会倒向一侧,就不美观了。看着父母把插着满满尖馍馍的篦梁往大锅里轻放的时候,心里的期待就随着腾腾热气冉冉升起了。因为尖馍馍林立在篦梁上,所以锅盖也是特制的,父母称那种用粗麻编结的穹隆着的锅盖为“笼头”。当灶里的火渐小,笼头上冒出的热气弥漫了整个屋子,又从门口窗缝里溢出,孩子们就在厨房眼巴巴等着了。

熟了,尖馍馍熟了!孩子们欢呼着,猴急的小手已经伸向插着竹签的馒头了。烫了手,仍然试探着再去摸摸,等母亲把尖馍馍都从竹签上拿下来放进干净的大簸箩里时,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要吃了。老家有句俗语,“吃了馍馍尖儿,长大好做官儿。”在那时的乡民眼里,做官吃公家粮大概是他们的奢望吧,小孩子只知道做官是体面的好事,容不得多想,就争先恐后地要先掐下一个馍馍尖儿了,吃了一个还要吃,看父母要嗔怪着打手才笑闹着跑开。

村子里,一家蒸馒头,往往邻居的婆姨们都来帮忙,走西家串东家,尖馍馍的喜气,也从东家飘到了西家,当一簸箩的尖馍馍整装待命放进冷藏室,年就真的来了。

我离家快20年了,每年双方父母都会来我这里住上月余,我们就很少回老家过年了。据说老家的人们现在享福了,不用那么辛苦地蒸尖馍馍了,需要的时候,就去馒头房定做一些了事。我不知道,没有蒸尖馍馍升腾起的热气,年味儿是否依旧。记忆里的尖馍馍,那种韧劲,那种甜蜜,只在思念里缭绕着,挥之不去。


 
  精品推荐
  活跃会员
  征文启示
    尊敬的广大文学爱好者,文登之窗原《文学读书》栏目现经过改版,已更新为《文登文学》,广大新老文学爱好者可在本栏目下方的"文学爱好者专栏"中根据作品分类发布文学作品。具体方法如下:
    1、点击"会员注册",填写用户名,设置账号密码(此账号可在新区论坛中通用)
    2、以前曾经在原《文学读书》中发布过文章的老用户,可使用原来的用户名,但需要重新注册密码。
    3、点击"登陆发布"选择主题分类,发布作品。
    欢迎广大新老文学爱好者积极发稿。如果想加入文登作家协会,可与陈秘书长联系。
    联系电话:13563141866



copyright© 2014 文登之窗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编号鲁B2-20100020号
 电话:0631-8985020  鲁icp备09074927号